戈贾社区:规划先行促乡村振兴
近年来,戈贾社区以“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为契机,探索出“党建引领村庄规划促乡村振兴”的工作模式,建设了个旧市第一个村级党群服务站、第一个乡村美术馆、第一个田园旅居养老中心、第一个乡村室外土墙摄影展基地,成功打造了一批戈贾乡村文化品牌。
评论(0)
观音山社区:滇池畔开出团结花
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以来,观音山社区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项目为抓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农、文、旅融合为导向,着力打造“产业美、生态美、人文美、治理美、生活美”的高质量美丽宜居乡村。
评论(0)
团结与进步:曼拉村的乡村振兴密码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那么,边疆民族地区的乡村该如何实现振兴?当笔者置身于中缅边境地区的勐海县勐遮镇曼拉村时,似乎找到了诸多答案中的一个。干净、整洁、靓丽的村容,团结、有序、富裕的村情告诉我们:边疆的民族村寨可以是这样!
评论(0)
鲁掌镇:以农旅融合为抓手 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
鲁掌镇位于泸水市西北部,地处高黎贡山生态旅游热圈之中。全镇辖6个行政村,总人口12800多人,有汉、傈僳、彝等7个民族。近年来,鲁掌镇紧紧围绕“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要求,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加快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描绘了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生动图景。
评论(0)
南苑社区:“五个聚焦”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保山市隆阳区九隆街道南苑社区于2018年1月成立,是典型的城市社区,辖区面积0.38平方公里。社区辖18个居民小组,常住居民1869户4254人,居住有汉、彝、傣、白、哈尼、壮等14个民族。
评论(0)
云南旅游汽车公司:打造美丽的流动风景线
3月29日,昆明市五华区瓦恭小学的20多名孩子兴高采烈在校园里完成一幅绘画“大作”——大巴车涂鸦。提供特殊“画板”的是云南旅游汽车公司,这是他们在完成对该校的捐赠后,为农村学生提供的一次沉浸式体验,让孩子们用画笔画家乡、画祖国,有形有感有效增进“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评论(0)
昆明市立体化互嵌式发展 谱写城市民族工作新篇章
昆明市作为一个多民族融合发展的特大城市,是多民族聚居的边疆省会城市,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昆明市下辖7区1市6县,其中有3个自治县、4个民族乡、2196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少数民族人口130万人(包括40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占全市人口的15%以上,有10个世居民族,54种民族成份,呈现分布广、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特殊的人口、民族构成,决定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昆明城市民族工作中的特殊地位。
评论(0)
回宽老寨:用勤劳智慧绘就小康画卷
这里是“听得见乡音、留得住乡情、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哈尼乡村、文明家园、精神港湾……
评论(0)
正阳社区:党旗最红 民族团结最亲
以“一建五进两服务”,抓实城市基层党建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双推进”“双融合”,进一步完善社区组织,健全社区治理体系,提高社区治理能力。
评论(0)
小坝社区:打造“互嵌式”和谐家园
以党建为引领,从细微处入手,积极创新工作载体,不断推动各族居民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中交往交流交融,使社区成为各民族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的“互嵌式”和谐家园。
评论(0)
保山市“五融合”聚焦主线打造创建工作升级版
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用好新的测评指标“指挥棒”,着力在“融”字上下足功夫、做好文章。
评论(0)
富民县清河村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经验与启示
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工作中,富民县按照“以点带面、以线连片、突出重点、示范带动”的工作思路,成功打造出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评论(0)
红河元阳:以“红米”为笔 “梯田”为纸 描绘民族团结进步美丽新画卷
千年哈尼梯田,各族人民利用特殊地理气候同垦共创,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地雕刻出了农耕文明奇观。
评论(0)
关迤社区: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 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基层网格治理,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打通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