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发展红色旅游产业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纪事

□  文  /  麻栗坡县文化和旅游局  廖诚

056.jpg

▎麻栗坡县城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地处中越边境,聚居着汉、壮、苗、瑶、彝、傣、蒙古、仡佬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28.6万人的41.8%。早在2009年,县委、县政府就提出了率先在老山、者阴山片区启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在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实践中,麻栗坡县不仅将老山主峰成功打造成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还依托新时代“老山精神”,发挥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2020年4月,麻栗坡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通过了省级初验;2020年7月,麻栗坡县及其天保镇、下金厂乡、八布乡被列入第一批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单位候选名单。

1984年老山战役的胜利,捍卫了中国领土的完整。虽然已过去30多年,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老山精神在各族群众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生动实践中进一步传承和升华,成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每年都会有许多参战老兵和烈士亲属及各地游客前来缅怀先烈、祭奠英灵,老山已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国防教育的红色基地。

近年来,麻栗坡县充分利用全县独特的区位和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高标定位、科学规划、供给改革,加大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英雄老山圣地国家A级景区创建工作,不断完善红色文化旅游产品、打造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成为全州乃至全省旅游产业中的新亮点。2019年全县共接待旅游人数403万人(次),同比增长19.07%。

一、高标定位,全力打造特色名片。2013年9月,县委、县政府依托资源优势,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打造“英雄老山圣地,中国祖母绿都”两张特色名片,作为全县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品牌,并采取了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等措施。“两张名片”还被州委、州政府纳入全州文化建设“五张名片”工作重要内容,为红色旅游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二、科学规划,为红色旅游发展指方向。委托北京江山多娇规划院完成了《麻栗坡“英雄老山圣地”旅游区创建4A级景区提升实施方案》及《麻栗坡县旅游总体规划》方案文本,制定了近期、中期、远期发展目标。规划以“英雄老山圣地”4A级景区打造建设为核心,辐射带动沿途沿线、周边乡镇的景点景区,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主,将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特色旅游资源充分融合,科学规划了“红+红”“红+绿”“红+边”“红+古”“红+土”资源优化组合,打造独特的红色旅游新产品,形成独具特色的新型复合旅游产品,逐步将资源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促成全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全县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夯实基础,完善红色旅游配套建设。先后对天保口岸国门、将军洞、烈士陵园、老山作战纪念馆、老山支前参战陈列馆、老山神炮等红色旅游景区(点)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交通、卫生公厕、停车场、人行步道、观景台等建设,积极打造烈士陵园、老山神炮、老山主峰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理想信念现场教学建设。

四、抓景区创建,提升红色旅游产品内容。依托战争遗址,认真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提升打造军旅体验旅游产品内容,推进“英雄老山圣地”A级景区项目建设,规划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辖天保、猛硐2个乡(镇)的部分区域,共16个子项目,概算总投资2.8亿元。“英雄老山圣地”旅游景区于2019年4月29日正式转型升级启动运营,同年9月26日正式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产品内容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也是文山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旅游景区,为创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打造现场教学,丰富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按照“精品线路、精品课程、军旅体验”的建设目标要求,坚持“以用促建、以用促管,边建设、边教学、边完善”,不断丰富现场教学内容。一是以讲老山红色故事、叙述英雄事迹、讲解军事理论知识等方式,让游客及学员丰富理想信念教育。二是充分利用退伍军人、参战老兵等人才资源,积极开展现场解说、参观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开展“老山精神”理想信念课堂教育、现场教学等丰富教育活动。三是挖掘形成了以老山作战纪念馆和麻栗坡烈士陵园—老山神炮—老山主峰—天保口岸国门文化为主线的精品教学路线。截至目前,理想信念教育现场教学基地共承接了省内外重点班次200余个,将近7000名学员。县委、县政府倾力打造的大型音诗画舞台剧《国旗下的老山》2014年上演以来,专场演出35场次,观众达3万余人(次)。之后,又提升打造了《“让我来”——勇扫雷障为人民》和《为英雄杜富国加油》专场红色文艺精品,是又一场“老山精神”理想信念的生动教学,助推全县红色旅游产业发展。

六、让红色基因融入民族进步示范创建活动。依托新时代“老山精神”县、乡、村三级宣讲平台,大力宣传民族法律法规,使党的民族政策深入人心。还通过传统媒体、新媒体平台和宣传片、画册、专刊、微视频等形式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营造了良好的创建氛围。

(责任编辑  方绍荣)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婆娑世界
大美云南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  城市民族网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