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从四个关键词读懂“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读费孝通先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修订版)

原著

□  文  /  龙成鹏

013.jpg

【编者按】

上世纪80年代末,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着毋庸置疑的巨大影响。不过,人们谈论这个理论模型的时候,往往根据自身经验进行解读,对它的原义、提出的时代语境,要么不关注,要么有误读。比如,有学者指出,该理论中的“多元”一词,很可能就会被一些人断章取义,甚至被用来消解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很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梳理这些看着简单,实则深邃的理论成果。

整 体

重温“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这里首先要强调的一个关键词是“整体”,这是理解这一理论的出发点,也是费孝通先生自己承认的理论贡献。

比如,1990年,国家民委组织了国内外30多位学者参与的关于这一理论的专题讨论会,会上费孝通先生讲述了他的理论初衷,乃是“要从中华民族整体出发来研究这个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规律”。

在谈到学者们对他的认可时,他再次强调了这一点。“我从朋友的反应中得到了鼓励。鼓励不是来自我说明了中华民族形成的经过,而是提出了对中华民族形成的整体观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修订版)》,p49、p50)

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华民族如何凝聚成一个民族,是需要学界群策群力的研究课题,他于1988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发表的《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论文,也只是“这个探索的初步尝试”;但是把中华民族视为一个民族,从整体出发探索它的过去与未来,是他坚信的中国民族研究的正确方向。

费孝通先生批评了当时主流的民族学和民族研究,认为民族研究理论上应该包括汉族、少数民族,当然更应该包括中华民族这个共同体。但是,实际的研究工作,却只限于研究少数民族。而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忽略了少数民族与汉族,以及与中华民族这个“整体”原本紧密的关系,从而妨害我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修订版)》,p49)

费孝通先生这个批评,在民族工作领域是很重要的提醒。以“非遗”保护实践为例,一些“非遗”项目,本来是多民族共享,体现的是中华民族逐步从文化多元向文化一体融合发展的趋势,但是在“非遗”申报中,为了项目之间彼此区分,又常常被冠以某个民族的头衔。这种人为的操作,既有违现实,又不符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演进的史实。

对中华民族进行整体研究,按费孝通先生的本意,既要避免以少数民族为中心,也要避免以汉族为中心,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中华民族是一个经历了“自在”到“自觉”的民族实体,而不是55个少数民族和1个汉族的简单相加后宽泛的集合。今天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该要明确这一点,要从根本上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整体性、实体性,它不是56个民族的总和,而是56个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后形成的哲学意义上的“新事物”,用比喻的说法,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各民族长期发生的各种“化学变化”的结果。

过 程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字面看是对中国民族关系模型的一种静态描述,实则不是。费孝通先生这一理论的另一个关键词,就是“过程”。

怎么理解这个词?

1996年在日本大阪举行的关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专题研讨会上,费孝通先生作为理论的提出者,对8年前公开的这个理论再度进行了反思。他认为,他对中华民族的研究,受到他的老师史禄国的影响。史氏1934年写过一本名为“Ethnos”的小册子,Ethnos是拉丁语,意思很丰富,很难翻译,大意是“一个形成民族的过程”,而它暗含了把民族视为“这个历史过程在一定时间空间的场合里呈现的一种人们共同体”。

所以,费孝通先生总结说,“史老师研究的对象是这过程的本身,……也可以说正是我想从‘多元一体’的动态中去认识中国大地上几千年来,一代代的人们聚合和分散形成各个民族的历史。”

费孝通先生虽然谦逊地觉得没有把“史老师”的东西学到家,但他“从中国境内各民族在历史上的分合处着眼,粗枝大叶地勾画了一个前后变化的轮廓,一张简易的示意草图”。(《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修订版)》,p13-p14)

1988年在香港的讲演,确实是一篇这样的“草图”(1989年费孝通的学生陈连开把这个讲演稿扩展为一本书出版,修订后再版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本《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修订版)》),里面勾勒了中华民族在现代国家的国土范围里,从多元起源,到逐步融合成大大小小的“初级的统一体”,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在中国广阔的地域,在各自不同的发展程度上进一步融合为一,并在近代外敌入侵的危机下,经历历史性飞跃,发展为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实体(一体)的过程。

因为始终从整体和动态看中华民族,所以,费孝通在香港的讲演上,也对当代中华民族的发展走向进行评估,认为中华民族进入21世纪以前,在20世纪经历了两大“质变”。其一是,废除民族不平等,认为这不仅根本上改变中华民族,而且也“是件有关人类共同命运的根本大事”,在世界上民族战争频发的背景下更显得突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修订版)》,p2)

另一个“质变”,与中国正在经历的现代化有关。现代化改变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以前汉族农业有优势,现在工业化后优势未必还在),也改变了城市与乡村、山区与平坝的关系。

“这些具体情况会怎样影响格局呢?”费孝通先生总结说,民族平等、共同繁荣,以及民族间的团结互助,是变动的局势下不变的原则。而他认为,各民族共同奋斗出来的共同繁荣,将使中华民族“继续在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发展到更高的层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修订版)》,p44-p46)

层 次

“多元”和“一体”是争论最多的,1990年国家民委召开专题讨论会时就有意见分歧。怎么理解这两个复杂概念?“层次”一词尤其要强调。

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华民族经历了从“自在”到“自觉”的发展历程。收录了他多次相关讲演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修订版)》一书的主要内容,就是呈现“自在”的这一段历史。这段历史的总趋势,是从多元走向统一,但是统一为“一体”的过程,不是突然降临,而是缓慢的经过不同层次的“一体”,最后融合成更大的“一体”。

比如说,汉族的形成,从新石器时代算起,先是在黄河中下游,经历了从多元到一体的演进,由此形成华夏,再后来随着秦汉帝国统一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才形成汉族。

而此时的北方草原,也在匈奴的整合下,从多元向一体整合,形成了另一个“初级的统一体”。再后来,随着长城的疆界消失了,中原成为民族大熔炉,中华民族在汉族这个“凝聚核心”的带动下(历史上很多少数民族也参与到了这个凝聚核心中),向着一个更高的统一体演进。

费孝通在讲述“多元”和“一体”的辩证关系时,既把“一体”分解为具体时空中的不同层次的“一体”,也把“多元”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多元”。比如,某个民族是中华民族“多元”的一份子,但如果进一步研究,其内部必定也是多样化的、多元的状况。

从整体、动态的原则把握,“多元一体”不应该简单理解为56个民族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这种静态的模式。“多元一体”,在加入“层次”这个变量后,衍生出了中华民族历史演进壮阔途径。

实际上,从1988年提出这个理论,到1996年的日本讲演,再到2000年为《中国民族》撰文再谈“多元一体格局”,费孝通先生自己也在不断完善对“多元一体”的表述,尤其注重引入“层次”的思考维度。

比如,1996年的讲演中,他回顾说,“重读我这篇讲稿(指1988年的讲稿),我觉得理论上值得进一步论证的,是以民族认同意识为民族这个人们共同体的主要特征,进而引申到民族认同意识的多层次性。”

这个补充比较重要。如果此前的理论,主要侧重于民族发展史客观呈现出来的“多元一体”特征,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种客观的“层次”,那么补充以后,则开始增加了主观维度——民族认同意识。因为认同,是“面对他者,自觉为我”,所以,在面对不同的他者,认同自然就带着多层次的特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修订版)》,p13)

2001年,《中国民族》杂志改名,费孝通于此前的2000年8月份写了一篇专稿,谈民族工作,回顾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这篇文章外界比较忽略,实则价值很大,是费孝通先生对这一理论的进一步完善。而着力点同样是注意到民族和文化的更多“层次”。

在文章中,他写道:“我想多元一体这个说法对今后办民族期刊还是有用的,所以借此机会把它的含义再略加解释,希望《中国民族》能用它来更好地反映中国文化多样性及中国人认同的内容和理念。”

文章从三个大的方面,对“多元一体”进行了诠释,其中第二点就涉及如何理解“多元”和“一体”。他把“多元”,从过去56个民族对号入座那种粗线条的论述,扩展为“指中国有着众多的民族、地方和民间文化小传统”,而“一体”则明确为“中国又有一个为大家认同的历史文化大传统”。

显然,这次的阐述,费孝通先生强调了文化的立场。从这个角度看,民族自带文化属性,当然是“多元”的因素之一,但已经不是唯一因素。中华民族的“多元”性,不必通过与现有的56民族成分一一对应而落实。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费孝通先生还把“多元”和“一体”的关系,进一步具体化。认为,“多元”因素之间的共性、通性,以及大家都认同的东西,就可以归入“一体”的范畴。

这同样是从文化的角度做出的阐释,对我们今天思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应该有所启发。(费孝通:《与时俱进继往开来——写在〈民族团结〉更名为〈中国民族〉之际》,《中国民族》2001年第1期)

维 度

有必要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做一个总结了,这个总结,离不开“维度”这个词。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这个概念,要全面理解,得分不同的维度,而其中最重要的“维度”应该是这三个。

第一,从历史演进的动态角度,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发展的规律。多元不断地聚合,凝聚成一个个小的“一体”,最终汇集为中华民族这个当代的一体。这是从客观历史发展和历史规律角度,奠定了中华民族这个共同体的根基。

第二,在我们定义中华民族是什么,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等问题时,“多元一体格局”又在文化的维度被当作中华民族的特征性的描述。具体来说,我们的文化有丰富的共性,但也有丰富的个性,我们甚至可以发挥说,多元一体,就是既传统又现代,既有多样性又有共同性。前面引用的费孝通先生写于2000年的文章,大体上也强调这一文化维度。

第三,就是费孝通先生在1996年、2000年的文章都强调的民族认同的维度。“首先,多元一体是对中国民族认同特点的状述”(《中国民族》2001年第1期)言下之意是,中国的56个民族的成员,既有对本民族的认同,也同时有更高一层的作为“一体”的中华民族的认同。民族认同,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让中国境内的每一个个体,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坚定不移,坚若磐石。

所以,总结起来说,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修订版)》一书,学习费孝通先生多次关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阐述,我们应该要学习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出发,避免把少数民族与汉族、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以及56个民族跟中华民族之间割裂、对立起来,中华民族不是56个民族的简单相加,正确理解“多元一体”,尤其是不要被“多元”的表面意思误导。

(责任编辑  赵芳)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