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景谷县威远社区:中华民族一家亲,水乳交融团结情

示范

◆文  /  程凯

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元旦节包饺子……每逢中国传统佳节,各族群众欢聚一堂,品美食、赏节目、话家常已成为普洱市景谷县威远镇威远社区的常态。虽然位于城乡接合部,但日常生活中的威远社区秩序井然。居住在这里的汉、傣、彝等各族住户5200余人亲如一家、互帮互助,是闻名全县的团结社区、和谐社区。

近年来,威远社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融入社区工作的方方面面,以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引领人心,以热情周到的服务温暖人心,以丰富多彩的活动聚拢人心,极大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使民族团结进步成为居民共识。先后被云南省、普洱市等上级有关部门授予“云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科普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

031.jpg

宣传教育深入人心

“今天大家都起得特别早,就是想一同见证一下这个伟大的历史时刻。”和邱英顺大爷一样,7月1日一大早,居住在威远社区的许多党员和居民群众便提前来到社区大会议室,在社区工作人员组织下准时收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直播。大家怀着激动的心情有序落座,部分老党员身着节日盛装并佩戴着“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坐在前排。当电视画面上传来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又鼓舞人心的讲话时,会议室内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社区不只是在党和政府的重大活动期间组织交流学习,平时也将宣传教育工作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刘云龙介绍,威远社区虽然成立时间相对较晚,但辖区面积大、居住人口多,同时,辖区内还有着为数不少的企事业单位、公司、个体工商户、群团(社团)组织等。为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社区党总支将筑牢各族群众思想根基作为基础工作抓实、抓牢、抓好,通过多种形式、借助于多种渠道将党的民族政策、相关法律法规向辖区百姓进行常态化宣讲教育。

“比如,社区街道、走廊两旁的宣传栏、板报等,我们贴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民族团结进步的标语口号,以及各民族的历史人文简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民族政策和民族知识对百姓进行宣讲教育,让民族团结进步思想触目可及、妇孺皆知。”刘云龙介绍,除了固定的展板、宣传册、广播等常规宣传手段之外,社区还通过歌舞演出、体育比赛、知识问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贴近人民群众、贴近生活,在润物细无声中使“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等思想深入人心,实现宣传教育精准滴灌。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关键在于思想统一。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工作好不好,带头在领导。”刘云龙介绍,社区除了展开大众宣传教育之外,还定期对社区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进行民族团结进步的常态化教育,利用班子会、党支部“主题党日”、社区工作会议、学习强国APP等深入学习党的民族政策、民族理论、民族常识,对于那些不便参加集中学习和自学有困难的党员,党总支派出人员“送教上门”,确保学习教育“一个都不少”。通过深入学习,社区党员和工作人员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四个自信”、增强“五个认同”,在工作和生活中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争做民族团结进步的表率,不说影响民族团结的话、不做破坏民族团结的事,以身体力行引导各族居民拥护党的领导,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局面,使“五个认同”深植于各族居民心间,以思想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032.jpg

▲老年人活动

周到服务温暖人心

走访期间,居民汤培兰大妈的一席话让人印象至深。由于孩子离老两口住的地方较远,多年来,买菜做饭购物等大小家务活都是汤大妈一个人承担。随着年纪的增长,把一袋米、一桶油拎回家对她来说已经成了一件费力的事情。“还没等我去社区工作站寻求帮助,工作人员便主动上门了解并登记了我们这些困难老人的情况。如今,当家里碰上大小事情,打个电话,社区一定过来帮我们圆满解决。”汤大妈说,逢年过节,社区还会向困难家庭送来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和慰问金,虽然数额不大,但让人心里感到很温暖。“很庆幸自己住在威远社区,一直被关照。”

感到温暖的不止汤培兰一家。在威远社区,社区帮扶、邻里互助的真情故事不胜枚举。“社区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优质为民服务为导向,努力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服务精神,不断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把社区打造成为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乐共事的‘贴心家园’‘暖心家园’‘安心家园’‘爱心家园’。”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入户走访、来访接待、调查问询等方式,社区切实找准群众的“忧、急、想、盼”,努力解决好各民族弱势群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问题,重点服务好社区各民族下岗工人、残疾人员、退役困难军人、困难人员等特困人群。“针对各类群体不同特点和不同需求,我们还提供‘代办式’‘主动式’‘组团式’‘经常式’服务,确保群众遇事‘敲得开门、找得到人、说得上话’,让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进而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和意志,主动加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来。”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服务”在威远社区并非一句空话,而是落实到各种具体的为民服务工作中。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可以看到,休息座椅、热水供应、“红色”影院、充电装备、无线网络等服务设备不但应有尽有,而且还为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快递员、送餐员等户外工作者和需要关爱的特殊群体提供便捷服务。与此同时,社区还依托“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和“儿童友好家园”,整合家政、护理、学校等资源,对社区需要照料的老人和儿童提供接送、护理、清洁、教育等服务。“社区党总支搭台、共建单位补台、社会组织唱戏、社区各族居民受益”的四级联动工作模式受到社区居民高度赞誉。

除此之外,社区还借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契机,以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为抓手,对社区环境卫生、文明规范等展开专项治理行动,积极引导各族居民和责任单位形成讲文明、讲卫生、讲道德、讲团结的良好氛围,从生活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033.jpg

多彩活动聚拢人心

“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这是威远社区历年来一直享有的良好声誉。“为正确处理治理创新与社会稳定的关系,进一步强化社区服务能力,威远社区充分发挥各民族居民的主体作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作为首要任务,积极构建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刘云龙介绍,目前,社区精细化建设了5个网格化管理单元,各网格由社区“两委”班子任网格长,负责管辖地域划分的居民小组;居民小组长为各自小组的网格管理员,负责处理小组内的各项工作,传达社区要求,收集网格员们反映的问题;小组内设置有楼栋长等网格员,负责管理居民住宅楼等各项工作,将各项政策宣传给群众,同时将群众的心声反馈给网格管理员或网格长。

从家庭矛盾到邻里纠纷,从治安管理到建言献策,居民都可以向网格管理员反映。而当遇到争议较大的事情时,网格管理员还会陪同居民到社区警务室、议事厅、工作站寻求帮助,“一站式”及时处理,保证“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社区在主动为各民族居民排忧解难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开展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要内容的文艺展演活动,既宣传了党和政府各项惠民利好政策,又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拉近了各族群众之间的距离。”对此,刘凤莲大妈深有感触。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她长期生活在建水老家,8年前因为帮着照顾刚上学的孙子,搬到社区和儿子一起居住。“刚来社区的时候,陌生的环境使我感到很不适应。”刘大妈回忆,一开始,别人跟她主动打招呼或者聊天,她听得懂意思,但由于汉语水平不好,便不好意思张口和别人说话。

“是想老家了,还是和儿子闹矛盾心情不好?”“高冷”的刘大妈引起了邻居们的注意,面带微笑前来跟她攀谈的人越来越多,还主动邀请她加入花灯演出的队伍。最终,在社区工作人员鼓励下,刘大妈加入社区花灯队,学会拉二胡,几年下来已成为骨干分子。“二胡拉得不好,但能和各族朋友愉快相处我很开心。现在胆子也大了,别人要是不理我,我还会主动上前找话说。”

据介绍,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下,威远社区先后建立了老年协会、笙歌协会等,对辖区居民定期开展音乐舞蹈、“非遗”传承、手工劳动等专题讲座并组织相关活动,不但进一步拓宽各民族老人社交圈、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而且以文体活动传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激发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爱生活、爱人民等情怀,将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

如今,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中,威远社区通过精准优质的服务,架起了各族群众心向党的连心桥,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社区绚丽绽放,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好故事还在不断上演。

(本文图片由威远社区提供)

(责任编辑  刘瑜澍)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