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云南人,不温吞

家园

◆文  /  田芯竹

039.jpg

1922年5月11日,当约瑟夫·洛克兴致勃勃地进入丽江城时,眼前的一切让他有些失望。“一片土砌的小房子,还有一个集市,如此而已。”在《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一书中,他写下了与古城“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印象。

然而,这个美籍奥地利人当时绝对不会想到,在接下来的27年里,他会在丽江度过大部分的光阴。洛克以丽江玉湖雪嵩村为基地,采集了大量动植物标本,拍摄了上千幅照片,翻译了上百本东巴文经书,成为最早向世界系统介绍纳西族文化的西方人。

040.jpg

▲约瑟夫·洛克(引自中国国家地理 网)

041.jpg

▲图片引自《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54 辑》

042.jpg

领导云南辛亥革命和护国起义的蔡锷将军(引自《云南首义拥护共和始末记》)

“活在当下”的样本 

“丽江岁月”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白种人洛克身上那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和对中国人的偏见。据说,离开中国之后,他对世外桃源念兹在兹,希望能尽快回到云南,甚至一度发出了“与其躺在医院凄凉的病床上,我宁愿死在那玉龙雪山的鲜花丛中”的慨叹。

让洛克魂牵梦萦的,除了丽江壮丽的自然风景之外,更重要的是,“(在丽江)没有人像工业社会那样为生活而奔波劳碌”“人们知足常乐,没有贪欲……”

知足常乐,也是丽江留给大多数游客的第一印象。如今,在小桥流水人家的古城漫步,依然能让人感受到时针变缓,身心放松的那份惬意。

实际上,“慵懒时光”并非丽江百姓所独有。大理巍山古城、香格里拉独克宗、楚雄彝人古镇……可以说,从南到北、自西至东,诗歌式的田园“慢生活”对云南人来说可谓无处不在。即便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对较高的省会昆明,“慢生活”也能转瞬即得。熙来攘往的南屏街与岁月流香的昆明老街之间,仅仅隔着几分钟的路程。

喧嚣与静谧,繁华与古朴恰如一对对合力,不断中和着浮躁的人心,拖住时光前行的脚步,让云南人的生活保持住平稳的节奏,让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秩序井然。

不紧不慢的生活,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与地理环境。雄奇高耸的梅里雪山、波涛汹涌的怒江大峡谷、绿树成荫的西双版纳、宁静安详的泸沽湖、一望无际的高原大草原……除了大海与沙漠之外,云南几乎囊括了我国从黑龙江到海南岛的所有自然景观。

对于每一个徒步在红土高原的“驴友”来说,除了能充分领略洛克眼中“那么多美丽的自然景观,那么多不可思议的奇妙的森林和鲜花”之外,还能借助于“慢生活”的时空隧道,体验一把当年罗养儒所经历过的“走往茶铺内,叫碗茶来,便斜坐于凳上,与二三相识者谈天说地,讲神道鬼,直到太阳偏西”的民国风情。

吃白族美食,饮傣族米酒,跳藏族锅庄,听彝族调子,崴“八百年”花灯,看“三百年”滇戏,结识各民族知己……丰富多彩的民族人文底蕴,在为云南人的日常生活增添无限魅力的同时,也顺利俘获了四海宾朋的心。

不为今日的富足而窃喜,不为明天的烦恼而忧虑;与其追求模糊不清的未来,不如把眼下活个精彩明白,“云南日子”是对“活在当下”最好的诠释。

043.jpg

西南联大旧址 杨明 摄

044.jpg

云南陆军讲武堂内景 杨明 摄

奋勇争先不居人后 

如若不是在三迤大地上长期生活,便很难摸清云南人的性格。外界往往因为生活闲适而给云南人贴上“性格懒散”的标签,进而断言云南人老实巴交、没脾气,不得不说,这实在是门缝里看人——把人给看扁了!

生活虽然慢,性格却不温。

正如硬币有着“人头与字”两面一样,云南人除了具有憨厚爽直、真诚友善、吃苦耐劳、不事张扬的纯朴个性之外,也有着不甘落于人后、敢为天下先的优秀品格。尤其是后两者,曾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所实行的对内压迫统治,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影响下,云南爆发了各族人民反清大起义,沉重打击和削弱了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势力。辛亥革命期间,作为边疆的云南虽然并不处于政治风暴的中心,但云南百姓勇于抗争的精神却并不输于他省。就全国范围来看,云南是较早响应武昌起义的省份之一,而且,昆明重九起义的斗争规模仅次于武昌首义,对埋葬腐朽的清王朝作出了较大贡献。

1915年底,云南人民更是走到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前沿,率先打响了反袁护国的第一枪,在全国掀起惊涛骇浪,彻底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痴心妄想。云南也因此而获得了“敢为天下先”的美誉。

在反封建的同时,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云南各族儿女携手对英法日等帝国主义的入侵行为展开了殊死抵抗。在马嘉里事件、刘永福抗法、片马事件、班洪事件等反侵略斗争中,云南各族人民凭借顽强意志,多次以落后武器装备与强寇展开殊死抗争,其斗争胜利次数之多,在全国同类反侵略斗争中并不多见,书写了一首首中华儿女“甘洒热血写春秋”“碧血千秋卫中华”的壮丽诗篇。

特别是在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难之际,地瘠民贫的云南主动请缨,与全国人民共赴国难。朱德元帅曾在抗战初期对此评价说:“抗战军兴,滇省输送20万军队于前线,输助物资,贡献于国家民族者尤多。”

全面抗战的八年之中,40余万云南子弟兵前赴后继开赴前线,投入到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滇西大反攻等一系列重大战役之中。与此同时,云南还肩负着保障抗战物资运输的重责,总计派遣民夫达两三百万之多,这对于当时仅有1200万人口的云南来说,实在是一个不小的付出。彼时的云南既是全国抗战的大后方,又是滇西抗战的最前线,创造了“以一隅而荷天下”的壮举。

据不完全统计,滇军在抗战期间伤亡达10万余人,其间涌现出众多的抗日名将和烈士,却从始至终没有出现过一支伪军和一个降将,这既是中华民族的荣光,也是云南父老的骄傲。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云南取得了巨大成就,昆明成为著名的“民主堡垒”。1945年底,云南师生和社会各界为反对内战,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一二·一”爱国民主运动,得到中共中央和全国同胞支持,成为继“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之后又一次影响全国的反独裁、争民主的革命运动。

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云南积极组织开展武装斗争,控制了云南大部分农村和县城,为迎接解放大军南下和实现云南和平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抚今追昔不难看出,云南人的性格正如橙色一样,既有“橙黄宁谧”的一面,也有“橙红似火”的另一面。在中国历史遭遇巨大转折之际,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坚毅果敢的云南人从不屈居于他人之后,一次次慷慨赴戎机,与全国人民一道铸起了支撑中华民族屹立不倒的钢铁脊梁。

奋勇争先不落他人、勇于担当决不退缩的云南精神,将继续流淌在每一个云南人的血液当中。

(责任编辑  刘笑)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