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云南如何协调城市民族关系?——访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俊

访谈

◆文  /  罗福泰  田芯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全面回顾了我们党民族工作百年光辉历程和历史成就,系统阐释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明确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民族关系亲密融洽,云南民族工作成绩突出,这是云南最可宝贵的财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少数民族人口持续增长,云南城市民族关系也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如何全面认识城市民族关系发展的新特征,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学术界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今日民族》杂志于近日走访了《云南城市民族关系调查研究》一书的作者、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俊,就相关话题展开了访谈。

016.jpg

【人物简介】

王俊,博士,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入选云南省“万人计划”“文化名家”,云南省人民政府享受特殊津贴人员。


民族关系的协调难点已从农村逐渐转向城市

今日民族:请问您为什么会选择“云南城市民族关系”作为研究的主题?

王俊:云南是我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人口较少民族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最多的省份。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地区间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各民族进入城市的人数不断增加。2019年末,云南省城市少数民族人口有296万人,占城市人口总数的26.9%,未来仍将有大量少数民族人口进入城市,并呈迅速、持续增长之势,城市民族分布更加广泛,构成更加多元,交往交流交融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民族关系的协调难点已从农村逐渐转向城市。

城市引领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承载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中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由于城市社会管理机制和公共服务体系功能尚未健全,理论界对城市民族工作和城市民族关系的研究还难以满足实践工作的需要,城市和谐发展及团结稳定还面临许多新问题。考虑到城市民族关系已成为事关城市民族工作和社会稳定发展全局的重要内容,我选择“云南城市民族关系”作为主要研究课题。《云南城市民族关系调查研究》这本书重点关注云南城市民族关系的历史基础和现实状况,并围绕云南协调民族关系的主要做法与经验总结、存在问题与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多维度探讨,提出云南城市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趋势展望和对策建议,以期对新形势下进一步认识城市民族关系发展的新特征,做好城市民族关系协调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所助益。

017.jpg

▲王俊(右)与社区居民交流

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

今日民族:您的研究重点关注云南城市民族关系的历史基础和现实状况。云南城市民族关系协调的最重要做法是什么?

王俊:近年来,云南省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提出“希望云南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指示精神,以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目标,积极探索城市民族工作社会化路径,努力使城市民族工作由单一部门工作向动员全社会力量拓展,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化为全社会的共同事业。云南城市民族关系协调的做法有很多,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这也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

云南始终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把民族工作放在全省工作大局中谋划和推动,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做好民族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部署,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通过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网络化管理体系和责任考核、监督检查、考核评估、责任追究机制,把城市民族工作和城市民族关系协调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比如,2019年11月,云南省委组织部、省民族宗教委联合,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为示范点,共同开展城市基层党建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双推进”创建活动。又如,昆明市五华区结合区情,成立区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各街道、社区、村组配齐配强分管领导、专干、信息联络员。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2次会议,区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每年均召开会议,就民族宗教工作进行专题研究,传达中央、省、市民族宗教工作会议精神,以党建引领城市民族工作创新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城市民族关系协调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经常性工作,需要一定的工作条件。云南省重视经费投入,加强民族工作部门建设、民族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和民族工作信息化建设,不断改善工作条件,以确保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发展是调整城市民族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

今日民族:“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发展对于云南协调城市民族关系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

王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社区各民族居民,尤其是世居城市的少数民族居民人均纯收入明显提高,社区经济无论在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还是在发展前景上都迈上了新的台阶。同时,云南各地积极发挥地区优势,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民族文化,发展城市民族教育,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同时,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和城市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稳定。

比如,文山州通过建设民族特色商业街区,有效拓宽了各民族群众就业渠道,不仅帮助引导各民族手工艺人创业,还有效带动社区待业人员就近就业。同时,基层组织建设与社区文化、经济资源优势相结合,组建各种经济联合体、致富联合体,共同开发、经营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产业,带领社区各族群众发家致富。昆明市呈贡区吴家营街道万溪冲社区依托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实施基础设施改造,通过加快社区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建设,深入挖掘社区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度假,每年“梨花节”“采摘节”期间,社区游客人山人海,社区从产业单一的农业乡村改造为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生态旅游小镇,彻底改变了社区面貌。安宁市实施社区文体活动场所建设工程,完善社区文化场所建设,建立起市(文化馆)—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室)—家庭(文化示范户) 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壮大专兼职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促进各族居民交往交流交融,不断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互嵌式居住环境氛围,取得良好效果。可以说,促进城市各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既是推动民族团结的基础,也是调整城市民族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

完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机制, 构筑和谐城市民族关系

今日民族:云南是如何通过完善城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机制构筑和谐城市民族关系的?

王俊:云南坚持把宣传教育纳入民族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中,做好城市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教育,使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每个城市居民的心灵深处,使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团结意识在心里生根发芽,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同时,改变单一的“大水漫灌”方式,针对不同对象和受众特点做“滴灌”,开发多媒体数据库和多形态宣传品,不断总结宣传教育的新成效、新典型、新经验,创造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

每年7月26日,昆明市五华区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中广泛开展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教育。通过印制《民族区域自治法》《城市民族工作条例》《昆明市清真食品管理条例》《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份的规定》等民族法律法规宣传资料,利用各种宣传形式,搭建有效宣传平台,在全社会营造维护各民族团结人人有责、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个个出力的浓厚氛围。

临沧市临翔区把城市民族工作的宣传教育纳入区委宣传思想工作,由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和民宗部门共同负责,组建民族宗教宣讲团,到街道、社区、宗教场所进行宣讲;集中开展宣传教育;以印发宣传手册、制作宣传横幅、召开少数民族代表座谈会、邀请专家作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文明守法、民族和睦、团结进步的社会氛围。

创建示范社区极大推动了城市民族关系协调发展

今日民族: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构建和谐城市民族关系的第一线,云南在这方面最主要的做法是什么?

王俊:我认为,最主要的做法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建立社会化管理服务平台。前已述及,城市已成为民族工作的重要阵地。各民族群众进入城市后,社区是他们生活的重要场域,也是他们活动的起点,社区民族工作所体现出的群众性、广泛性与直接性,是其他领域无法取代的。

2010年,云南省民委深入昆明市调研后,提出以“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团结好”为建设标准,选择昆明市四个主城区的重点社区开展了省、市、区三级联创共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活动,其他15个州市民委也选择所在城市至少1个社区作为试点开展创建活动。各个社区按照省民委制定的《创建城市民族团结示范社区指导意见》,依托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创建活动。2019年底,国家民委正式发文,命名昆明市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成为全国首个创建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省会城市。

在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中,云南省注重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切实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通过网格化管理,夯实创建基础;丰富创建活动载体,营造良好创建氛围;协调各方支持,合力推进创建工作;解决好少数民族创业、就业等问题;调处化解各种纠纷矛盾,增强社区凝聚力、感染力、向心力,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载体,将城市民族工作融入和谐社区建设中。同时,云南省各市县区聚焦民生实事,深入挖掘和整合社会资源,建立社会化管理服务平台,及时倾听民意、为民解困,切实抓好少数民族的管理与服务工作,让务工、求学的少数民族找到归属感,极大推动了城市民族工作和城市民族关系协调发展。

创新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方式

今日民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各族群众进入城市生活,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云南是如何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工作的?

王俊:针对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云南通过建立“流入地—流出地”协作机制,开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试点工作,提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拓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创业渠道,健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能融入”的服务体系,把少数民族群众对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一方面,云南按照 “两条腿”走路的工作思路,“一条腿”做好流入地的服务管理,制定出台政策措施,将任务分解到省直20多个部门和16个州市,抓好落实;“另一条腿”做好流出地的协作配合,主动走出去,先后与多省建立战略协作机制,同时重点做好在外滇籍少数民族学生的服务与管理工作。

昆明市与全国35个少数民族聚居州市驻昆办建立联系沟通制度,支持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输出地在昆设立办事机构,协助驻昆单位、企业建立党工委、党支部。例如,会泽县新街乡成立的驻昆明流动党总支和下设的6个流动党支部、17个党小组、19个管理网点,通过协调劳资纠纷,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守法经营、文明经商、勤劳致富,配合做好流入地省会昆明的城市民族工作,有效维护了民族团结。

另一方面,云南通过建设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引导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社区生活,实现“流动有序、成果共享”的目标,提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昆明市官渡区关上中心区社区利用现有的少数民族信息服务平台和微信服务平台,及时掌握社情民意,有效化解矛盾;整合辖区公共单位和企业资源,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就业培训服务;为其子女提供优质课内教学和课外辅导活动;依托“为民助老呼叫援助信息服务平台”和社区现有服务资源,着力为老人打造“十分钟服务圈”,有效提高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水平。

总之,云南通过完善机制、创新方式、丰富内容、典型引路等措施,不断探索城市民族关系协调的工作载体和工作抓手,为不断探索、创新构建和谐城市民族关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  赵芳)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