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同心共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保山实践

关注

007.jpg

保山是云南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自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设置不韦县起,一直是历代郡、府、司、署所在地和滇西主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各族人民共同建设与守护祖国西南边疆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得到升华,涌现出了许多名垂青史的历史事件与彪炳千古的英雄模范,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注入了爱国主义、民族团结之魂。

一直以来,保山市高度重视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不断赓续红色血脉,深入挖掘和大力弘扬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守望相助的历史,不断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面深入持久开展凝聚起磅礴精神力量。

012.jpg

筑就民族团结“精神之路”

保山市区位独特,内与大理州、临沧市、怒江州、德宏州毗邻,外与缅甸山水相连,是中国陆路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门户,自古有“滇西咽喉”之称。早在两千多年前,勤劳勇敢的保山先民便已在交通建设上取得了辉煌成就,与内地和云南各民族共同修筑了通往今天东南亚、南亚的陆路大通道——“蜀身(yuān)毒道”(又称“南方丝绸古道”)。

在举世闻名的中国“北方丝绸之路”开通以前,南方丝绸古道这条北起四川成都,经云南大理、保山至缅甸、印度的陆路交通线,曾作为我国最早的国际交通线而独领风骚两百多年。保山境内的南方丝绸古道部分被称作永昌古道,诞生颇具传奇色彩。它不像北方丝绸之路那样是在政府主导下完成,而是沿路的百姓为了增进彼此交往和商贸往来的自发行为。

保山先民充分发挥智慧,凭借原始工艺和简陋器具凿石铺路、修栈架桥、溜索渡江,成功克服了众多高山、大河、险滩等天险天堑阻隔,筑就了沟通边疆与内地、国内与国外的希望之路。作为重要交通枢纽的保山在汉晋时期也成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之间最大的物资交易集散中心,推动了古代云南经济社会走向兴盛繁荣。

两千多年来,由汉、藏、白、回、彝、纳西、普米、傈僳等民族组成的商队与马帮在古道上来回穿行,在极大促进了各民族之间交往融合的同时,还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了亚洲腹地,直至民国时期仍承担着云南对外互通有无的重任,成为中华民族开拓创新、奋发自强、坚韧不屈等优秀品格的象征,在中国经贸史、中国文化史、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保山境内尚存大理至保山、保山至腾冲、腾冲出境古道等一批古道遗迹。多年来,保山市持续加大对境内古道遗存调查和保护的力度,大力挖掘古道文化遗产,先后出版、发表《最后的驿道——中国南方丝绸之路寻访》《踏解自然密语:行囊上的蜀身毒道》《“一带一路”:南方丝绸之路经典人文风情绘画长卷》等50篇(本)文章和专著;加大对古道遗迹的保护力度并积极开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打造古道文化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资源融合发展,使古道成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依托各级各类媒体讲好“丝路保山”历史上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全市“天堑变通途”“村村通汽车”“高铁通国外”等路网建设的伟大成就,进一步树牢“我国辽阔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正确中华民族历史观,为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保山篇章注入不竭精神动力。

013.jpg

继承弘扬好爱国主义精神

今天以保山为中心的地区,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一个地方政权——哀牢国。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哀牢王柳貌率全境77个部落55万余人全部归附东汉中央政府,史称“汉德广,服不宾;绥哀牢,开永昌”,前两句是说,汉朝恩德广大,开发到不臣服的边境,汉明帝为此专门在宫中举行了盛大庆典。此后,东汉中央政府设立永昌郡,今天保山全境纳入中央区划治理,为当时全国第二大郡,郡名“永昌”寄托着中央“边疆稳固、繁荣昌盛、永世流芳”的美好愿望。

“哀牢归汉”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它不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滇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进一步密切了内地和边疆的联系,加速了民族融合,为推动滇西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迈出了重要一步。随着内地与边疆联系的日益紧密,以汉文化为代表的内地文化与保山各民族文化水乳交融,绽放出绚丽花朵,孕育出了不少享誉神州的文人杰士,也让很多异乡游子在此找到了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明嘉靖四年(1525年),状元杨慎因干涉皇帝“家务事”而被明世宗毒打并充军永昌卫。饱尝皮肉之苦,精神遭受重大打击的他被押解到永昌卫的时候,正值万物复苏的正月。保山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纯朴的民风民俗,成为抚慰杨慎心灵创伤的一剂良药,让他从不幸遭遇中走了出来。

此后,杨慎创作了一系列诗词歌赋以回馈当地的父老乡亲。其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临江仙》,因“说尽兴亡”而被作为开篇词收入到小说《三国演义》中,被世人推崇备至。杨慎完成了从阶下囚到“明代词宗”的华丽转身。

无独有偶,与杨慎同时代的“天下第一驴友”徐霞客,也在保山取得了史地方面的重要成就。他的《永昌志略》为今天研究明代保山历史留下了重要资料,被各地方志所广泛引用;他对腾冲的火山、温泉进行深入考察,特别是对万历三十七年 (1609年)腾冲火山爆发的经过和引起的变化所做的记录,是有关腾冲火山爆发的唯一历史记录,这些,都为徐霞客走上当时世界地理科学的前沿奠定了重要基础。 

014.jpg

在各民族的共同努力下,保山成为远近闻名的“滇西文献名邦”,留下了一段又一段民族团结佳话。

进入近代,强寇入侵,中国西南门户洞开,客观上密切了云南与外部世界的沟通和交流,许多西方工业文明成果先入边疆再传内地,保山一时成为“开全国风气之先”的重要文化窗口。这一时期,保山先后培育出了民国名士李根源、革命家李鑫、哲学家艾思奇、抗日名将寸性奇、抗日县长张问德、爱国华侨梁金山等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各民族在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特别是抗日战争中作出了杰出贡献。

滇缅公路是诞生于抗战烽火硝烟中的一条国际通道。为保障国际援华物资的顺利输送,滇西20万各族人民不分男女老幼团结一心冲到筑路最前沿,自带原始劳作工具和粮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极度缺乏现代化施工设备的情况下,经过8个多月的艰苦奋斗,为全国紧急打通了一条“抗战输血管”。除此之外,驼峰航线从保山起降,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从这里穿过,这些“交通大动脉”的建成,无一不浸透着保山各族人民的心血和汗水,许多百姓因筑路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保山各族儿女不屈不挠、众志成城、浴血奋战,配合中国军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滇西大反攻,将日寇逐出家园,为中华民族最终取得抗战全面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保山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保家卫国、固守边关、抵御外侮的故事在滇西抗战中意义深远且震撼人心。为缅怀抗战英烈,讴歌伟大抗战精神,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保山市以松山战役遗址纪念园、滇西抗战纪念馆等为依托,利用清明节、国家抗战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松山光复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纪念日举办系列纪念及公祭活动,让抗战老兵、盟军后裔、学生、党员干部及广大群众参与其中。松山战役遗址纪念园、滇西抗战纪念馆等也成为了保山市广大党员干部、部队官兵、各族群众及青少年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

为了更好地传承抗战精神,让爱国主义教育辐射基层,服务社会,保山市还成立了志愿服务团队,定期开展志愿者培训、基层宣讲、慰问老兵、查墓寻亲等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比如,2015年3月以来,滇西抗战纪念馆组织本土抗战研究专家和工作人员组成“天地正气——腾冲抗战文化宣讲团”,走进保山市内各学校、企业、村(社区)、机关、部队,开展“滇西抗战史”公益讲座、“爱国主义教育进乡村进校园”“讲好抗战故事,再铸民族华章”“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等爱国主义主题宣讲,至今已为5万余名师生、企业职工、干部群众、军人开展宣讲80多场次。

宣教团队通过一个个精彩生动的抗战故事、抗日剧目的讲述和展演,深入传承抗战文化精髓,用心用情解读爱国主义精神的重大意义、时代内涵,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激发全社会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基层,对促进保山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和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保山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各民族群众以“镇守边关,视死如归”的决心投入到抗疫防疫伟大斗争中。在中缅国境线保山段,有6000人在值守,24小时执勤巡逻。平均不到30米,就有1名守边人,各族人民构建起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钢铁长城”,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重大贡献,以事实充分彰显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极端重要性,有力推动了保山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