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戛洒:展现新作为 打造新标杆

示范

◆文·图  /  玉溪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009.jpg

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戛洒镇地处哀牢山脉中段东麓,红河上游戛洒江畔,是三州(市)五县的交通交汇处和商贸集散地,辖18个村(居)委会,236个村(居)民小组。近年来,戛洒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进乡镇”活动,于2018年被命名为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在巩固提升示范创建成果中实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举措,探索出一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同乡村振兴双促双推、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010.jpg

褚橙庄园

产业振兴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一是做强支柱产业,经济总量持续提升。发挥区位、生态和民族三大优势,擦亮“神秘哀牢山、风情花腰傣、励志褚橙园”三张名片,做强柑橘、旅游、大红山铜铁矿等支柱产业,2021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72.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02亿元,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居全市前列;人均可支配收入17656元,同比增长9.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8.45亿元,增长2.2%。二是全力打好“绿色食品牌”,做优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柑橘产业,引进褚氏农业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成立冰糖橙产销专业合作社7家,采取“公司+协会+农户”技术共享及产销合作互利模式,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带动增收效应持续显现。三是全力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服务产业逆势增长。稳步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不断融合发展,文旅产业逆势恢复,旅游设施不断完善,商贸市场不断繁荣,戛洒夜市步行街成为“夜经济”“地摊经济”发展新引擎,旅游效应持续扩大,2021年共接待游客275.7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6.2478亿元。四是加大项目扶持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投入1270余万元,实施“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建成了南蚌社区漩涡少数民族特色村,戛洒镇被省民族宗教委命名为“云南首批少数民族特色镇”,马家寨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

011.jpg

土陶传承人刀正富

人才振兴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一是在培育技术型人才上下功夫。大力培育民族文化传承人,成功培育出花腰傣刺绣非遗传承人刀向梅、傣陶传承人刀正富等优秀少数民族人才;加大农业人才培养,积极开展各类技能提升培训,促进各族群众增收致富。二是在教育上下功夫。创新发展教育事业,具备条件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在学前教育阶段实行国家通用语言学习,中学区域化课改不断推进,全面落实国家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落实民族教育政策,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国家指标要求。三是在人才引进上下功夫。探索建立能引进、留得住、起作用的人才引进机制,结合“干部规划家乡行动”,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战斗力。

文化振兴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一是充分挖掘民族文化。深入挖掘、保护和传承花腰傣服饰、刺绣、织布、竹编、土陶等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收集整理花腰傣小调、花腰傣民间故事和古老传说。二是保护传承民族文化。始终坚持把挖掘、整理、保护、传承民族民间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在深入持久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和“五个认同”的基础上,弘扬和保护花腰傣花街节等传统节庆文化,积极组织花腰傣群众参与各类社会团体、媒体采风和宣传活动,开展花腰傣民俗展示和民族歌舞表演,做好陇西世族庄园、耀南小学、滇中哀牢山茶马古道遗址等文保单位的日常监管,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开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经济效益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利用实现“双赢”。三是拓宽民族文化交流平台。积极探索创新民族文化线上线下交流载体,利用凤凰广场、花腰田间“民族文化传习馆”、新寨村朗娥桑洛文化广场、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开展民族政策法规和基本知识宣传教育,常态化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生态振兴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发展,让“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一是管好山。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常态化开展山林巡查,加大普法宣传和执法力度,全面遏制毁林开荒、乱砍滥伐行为。二是护好水。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聘请管水员,划分好饮用和灌溉用水,全面实行水费收缴制度,倡导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三是用好田。在产业发展中严格控制农药使用,把农业面污染源降到最低,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四是建好园。实施集镇、机关、学校、企业、田园、村庄“六个美丽”工程,完善并落实好“村规民约”,全力推动各族群众“思想之变”,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实现集镇有新面貌,机关有新形象,学校有新特色,企业有新变化,田园有新景象,村庄有新活力,戛洒镇新寨村、平寨社区、曼哈社区、南蚌社区漩涡小组、达哈村小河口小组等成为美丽村庄和民族团结进步的样板。

012.jpg

石门峡

组织振兴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一是强化思想教育。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作为主要内容,采取火塘家话、田间地头拉家常、“万名党员进党校”等方式,搭起“连心桥”,教育引导各民族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曼哈社区作为全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已成为各民族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的典型。二是创新党组织建设。率先推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改革,通过“三上三下”,实现村干部专职化管理,建成一支支团结、年轻、高效的农村基层组织队伍。三是发挥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千家万户。以开展一次民族团结宣讲进家庭行动、一场法治讲座进村组行动、一盆小花改陋习行动、一幅字画传家风行动、一双巧手扮靓家行动、一堂亲子教育成长课行动、一场创业创新培训助发展行动“7个一”行动为抓手,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强化群众民族团结进步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浓厚氛围。

(责任编辑  刘瑜澍)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