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德宏实践与未来发展路径探讨

观点

◆文  /  德宏州民族宗教局

民族团结进步是国家稳定、人民群众幸福安康、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基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教育的主体是家庭、学校和社会。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最根本、最重要、打基础、管长远的教育。如何通过恰当的教育方式,把民族团结进步之“种”播种在学生的心灵之中,使之生根发芽,开出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结出民族团结进步之果,需要积极探索和实践。

一、德宏州开展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本情况

2009年以来,德宏州各级各类学校认真执行《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及省级有关部门具体工作要求,有序开展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取得明显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机制。为了有力有序开展好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德宏州成立了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县市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顺利开展。根据《指导纲要》要求,结合德宏实际,确定不同年级具体的教学活动内容、教学课时量,要求在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的教学中,挖掘涉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并加以引导。要求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制宜,灵活选择、使用多种形式、途径和方法开展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二)守好主阵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主渠道作用。学校从教师情况出发,从对口专业、相近专业教师中选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师,把班主任选配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兼职教师,把责任心强、好学上进的年轻教师培养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兼职教师,特别重视培养、提拔、任用少数民族教师,通过学校教师内部调整,基本保障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正常需要。聘请州内熟悉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德宏州情的专家给教职工做专题辅导,有力促进了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活动,选派能力强、热情高的教师跟踪引导,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主题班会、团队活动、国旗下的讲话、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墙报、板报、校园网、校园广播、绘画与手工、民族歌舞晚会、课间操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

(三)融合多种教育资源,丰富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形式和内容。学校借助傣族、德昂族的泼水节,景颇族的目瑙纵歌节,傈僳族的阔时节,阿昌族的阿露窝罗节,组织各民族学生参加活动,加深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增进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团结。学校充分利用民族文化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聘请民间剪纸艺人给学生上课,聘请专家给师生做民族知识、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的专题报告,把具有本地民族舞蹈元素的韵律操引入学校作为课间操使用,利用本土资源,开设民族乐器兴趣小组、民族舞蹈才艺小组。把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教科书全部纳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范围,合理配置师资,有效保障了民族学校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

(四)从小处着手,以小步促大步,积量变促质变。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但要“说”教,更要“身”教,不但要看老师教了什么、学生学到了什么,更要看师生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团结的行为自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从了解民族文化,尊重不同民族的习俗,不说有损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接纳包容不同民族做起,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以小步促大步,积量变促质变。

二、存在问题

德宏州开展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以来,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重要性认识有待提高。长期形成的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德育教育问题影响仍然较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属于德育课,由于民族团结教育师资有限,多数由班主任兼任,民族知识有限,难以保证教育质量。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时、内容逐步减少。

(二)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保障程度低。教师普遍反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除了教材外,辅助资料较少,教学效果不理想;组织学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资金没有保障,活动效果不理想;受时间、能力、资料占有情况的限制,校本教材开发难。

(三)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考核不科学。上级考核,基本只考核检查学校上了哪些课、课时量多少、组织了哪些相关活动、听学校的教学常规评价介绍,只关心任务完成与否,不关注效果如何。缺乏对学生的考核检查,学生学到了哪些、掌握了哪些、学生的教学效果评价如何,没有具体数据材料支撑。

(四)价值观纠偏刻不容缓。目前学校、家长、社会更多只关心学生的成绩,以成绩论英雄。加强学校德育教育任重道远,环境重塑、价值观纠偏刻不容缓。

三、学校进一步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路径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把德育教育挺在前面,结合德宏实际,着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创新,把学校打造成为民族团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育种基地”,立志报效祖国报效家乡意愿的“培育之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地”,“五个认同”“四个自信”的“孕育地”,知行合一的“探索地”,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百年之基的“浇筑地”。

(一)践行教育初心,德育挺在前面

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担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学校要充分认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性,要认识到位、落实到位,增强责任担当。

不忘使命,践行学校教育初心。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教育必须担起这项使命。

培养德才兼备人才,德育挺在前面。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办学要尊重这个规律,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二)强化顶层设计,规范教育教学

加强考核督查。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学校考核的重要内容,包括对学校的考核和对学生的考核两部分。对学校主要考核教了哪些、组织了什么活动、怎样营造民族团结氛围等。对学生主要考查学到了哪些、了解了哪些、维护民族团结行动自觉性高低等。 

(三)打造教师队伍,夯实教育基础

加强对教师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的培训工作。每年举办一次针对教师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的培训,把我们党的最新民族理论成果、最新民族政策介绍给老师,让任课教师成为党的民族理论的明白人,民族政策的熟悉人,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人。

支持鼓励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教学。教学中的知识融通、抽丝剥茧、寻根究源,需要科研的支撑,教学活动不能脱离科学的具体探讨过程,否则教学就变成了空洞的教条传输。要出台支持鼓励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教学的政策措施,在晋职、评优时给予倾斜,在科研资金上给予保障。

(四)收集地方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加强时政教育。地方教育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联合,每年开展一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报会,召开一次惠民政策宣传会,让教师充分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了解学生及学生家庭享受到哪些惠民政策,算一算惠民政策的账,用学生身上、身边的事教育学生,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加快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建设。以县市辖区为单位,建设涵盖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革命精神教育、红色文化教育、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等为一体的教育基地,创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成效。

加大地方资料收集整理力度。收集整理地方上反映爱国主义、红色文化、民族团结、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扶贫发展等方面的英雄事迹、典型人物、典型案例及德宏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比资料、图片资料、回忆录等汇编成册,作为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参考资料,增加资料的丰富性。

(五)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成效

着力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创新,发挥主阵地作用。教师要充分分析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特点,把握其身心发展规律,研究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因对象施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课堂教学要用学生身边案例、故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教育引导,提高教学成效。校园文化活动要结合学生民族成分构成,开展多种形式、途径和方法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营造良好浓厚的各民族学生相互团结、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欣赏、共同学习进步的氛围。

着力教育引导,提高各民族团结意识。民族团结意识的形成要引导学生从人类发展历史中挖掘,从中国近代屈辱历史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分析中寻找,从熟悉的事件中、身边发生的事情中提炼,从当今动荡国家、动荡地区反面教材中吸取,引导各族学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着力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合力。通过地域性民族特点介绍,使学生知道家乡的民族特色、风俗文化、民族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团结、相互认同,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关心关注本地区各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情况。

着力挖掘学生潜力,促进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充分利用假期,给父母上一堂民族团结教育课,收集整理一个民族团结的故事,理一理、算一算本家庭、本村寨享受到的惠民政策及受到的帮助,拍摄一段群众安居乐业的视频,制作一部反映家乡美的微电影,提炼一下本民族的精神等,通过开展活动,促进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升华,锤炼学生知行合一的本领,提升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行为自觉,巩固提升课堂教育成果。

着力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正确把握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学校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学生自信心、自豪感的同时,要处理好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要向学生讲清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要强调和增进共性、注意尊重和包容差异性。

着力感恩教育,提升“五个认同”增强“四个自信”。学校要高度重视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感父母的恩、民族团结的恩、社会和谐的恩、党和政府的恩、经济社会发展的恩。感恩教育要用学生及家庭发生的事情、身边的故事,正反两方面的案例开展教育,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激起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进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责任编辑  赵芳)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