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民族文化产业助致富梦想成真——澜沧县老达保村走访见闻

示范

原题:民族文化产业助致富梦想成真——澜沧县老达保村走访见闻

◆文  /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张惠君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被大江大山封闭在澜沧县境内的拉祜族、佤族、布朗族以森林和江河为伴,以刀耕火种、采集狩猎捕鱼为生,每逢收获和喜庆以及迎来送往的时候,唱歌跳舞成为了他们对生活和内心的表达方式。在唱歌跳舞中,澜沧县的各民族兄弟姐妹们忘却了生活的苦难,找到了自信,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扛起锄头能种地,拿起吉他能上台,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可以说,唱歌跳舞是澜沧县各族人民与生俱来的天赋。其中,老达保村因为歌唱得好、舞跳得精彩,名气越来越大,现在已经是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胜地。

民族歌舞助脱贫

今年4月中旬,笔者来到了老达保村,感受到浓浓的民族音乐文化氛围。村子中央有木头搭建的具有长长回廊的舞台和观众席,分布在广场周边的拉祜族民居整洁而舒适,却不失民族特色。民间歌手李娜倮和他父亲弹着吉他,唱着《快乐拉祜》《实在舍不得》欢迎着远方的客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这个村寨带入了文化脱贫的轨道上,把民族歌舞做成了脱贫产业,并且对澜沧县的文化旅游产生了带动作用。

在村中所碰见的村民,质朴、憨厚,脸带灿烂笑容,举手投足间透着文艺气质。他们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农业仍然是他们的主要生存方式,但与其他村寨的村民不同的是,他们同时也是演员,登台演出的机会甚至超过了很多专业人士,总收入中有40%来自演出。

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村子走出了民族文化产业致富之路。在2003年,老达保村被上级有关部门推荐参加中央电视台演出,从此一鸣惊人,演出机会越来越多。每次参加演出的村民都能够拿到50元,这对于当时的他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也是一种精神激励,大家积极性都非常高。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老达保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民族特色文化村落,与其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密切相关。这个隶属于酒井哈尼族乡勐根行政村的村寨,距县城42公里,距乡政府28公里,属于半山区,是一个典型的拉祜族村落,民族文化保留十分完整,保存着拉祜族《牡帕密帕》《根古》《蝶结蝶锅》《竹筒舞》《老鹰舞》《马鹿舞》等83套芦笙舞以及99套摆舞。村子里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擅长芦笙舞、摆舞、无伴奏和声演唱,尤其以吉他弹唱最为突出。

村民们从未受过专业训练,很多人甚至连乐谱都不认识,就是凭着酷爱歌舞、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执着追求,创作出了300多首民族民间歌曲。此外,这个村里有七成多的村民懂得拉祜族传统技艺,有600多年历史的拉祜族纺线织布工艺在这里得到保留和延续。村里先后产生了2名国家级非遗项目《牡帕密帕》传承人,1名国家级非遗项目芦笙舞传承人,2名省级非遗传承人,7名州(市)县非遗传承人。民族文化产业与现代思想、现代文化、现代主旋律、现代市场经济相结合,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民族文化在发展中传承。

李娜倮,从歌舞者到致富带头人

李娜倮的父亲是一个天生的歌舞者,耳濡目染之下,李娜倮从小就能歌善舞,创造出一首又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其中《快乐拉祜》《实在舍不得》《真心爱你》《新年快乐》等歌曲被拍成MTV在中央电视台多个栏目播出。

2005年,二十多岁的她参加了村里组建的老达保雅厄艺术团,在她的动员之下,全村有102户村民参加了艺术团,推出了“达保五兄弟”组合、“达保姐妹”组合,先后受邀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演出,后来还漂洋过海到了日本、欧洲的希腊等国演出。这支由拉祜族农民组成的艺术团,带着吉他、芦笙,先后走上了中央电视台、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等全国性大舞台,还参加了中国原生态民歌大赛、上海旅游节、中国桑植民歌节、昆明国际旅游节等一系列文化活动。

“一把吉他走四方,快乐拉祜美名扬”。老达保雅厄艺术团成为了宣传澜沧,弘扬民族文化的亮丽名片。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李娜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目前担任勐根村党支部委员的她,对老达保村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带领乡亲们用音乐实现小康梦想,用歌声唱出民族自信。据老达保村的乡亲们说,虽然李娜倮已是名人,但她并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农民,仍然带着村民们种甘蔗、种茶叶,也正是这样的品质成全了她独特的、朴实无华的艺术,受到许多人喜爱。近年来,李娜倮先后荣获全国劳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第十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等诸多荣誉称号。

快乐脱贫,圆梦乡村振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老达保村农业生产水平非常低下。在党的领导之下,村寨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开启了发展新征程,1971年通公路,1988年通了电,1995年通了水。2006年,澜沧县委、县政府将老达保村作为拉祜文化旅游生态村重点打造,之后又投资建设了老达保文化广场和其他配套设施,改造提升了国道至老达保村的公路。在人居环境得到改善之际,又为村民建盖了拉祜族文化传习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老达保2019年成功创建为国家AAA级景区,2020年被列入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0年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澜沧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成立,取代了雅厄艺术团,采取“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200名演员全部来自老达保村,走出了一条繁荣文化,促进脱贫的路子。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之下,按照“党建引领——挖掘资源——打造品牌——构建产业——促进增收”的思路,老达保村着力将民族文化资源转变为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引擎,坚持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编排了老达保快乐拉祜风情实景演出,把演出与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结合起来。2013年至2020年,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就地演出760余场次,接待游客12.5万人,实现演出总收入430万元,群众分红345万元,演艺人员年人均分红达17285元,演出分红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

同时,老达保村的演出也带动了农特产品、传统手工艺品、民族餐饮、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2020年末,老达保村民小组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017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900元,92户40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全村主要从事农业和演艺业,有85%的劳动力从事农业,主要种植粮食、茶叶、西瓜、冬洋芋等农作物,89%的家庭参加了村里的演出公司,演出收入占农村总收入的40%。老达保村民们在唱唱跳跳中实现了快乐脱贫,老达保民族文化助脱贫选题入选联合国“中国扶贫成就展”。

现在,老达保村已经成为澜沧县的一张快乐名片,成为澜沧县发展旅游业的无形资产。澜沧县委、政府以老达保村典型示范为引领,确立“拉祜文化兴县”“拉祜文化名县”战略,出台相关政策,建设文化阵地,实施文化“强志”工程,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加强民族文化艺术创作,全力打造和提升“拉祜文化”“千年古茶”“糯扎渡”三大品牌,加快推进“文旅融合”深度发展。

李娜倮和她父亲告诉笔者,现在老达保村不仅基础设施好于周边的村寨,而且生活富裕,村里出了大学生,其中,李娜倮的女儿就在省城艺术院校读大学,艺术团后继有人。老达保村将继续唱着《快乐拉祜》,与全县全省全国一道奔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责任编辑  刘瑜澍)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