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运用系统思维系统方法 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

关注

006.jpg

◆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副校(院)长  黄颖

014.jpg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写入党章。云南是全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实现由“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的升华,必须全面地系统地谋划和推进,实现各地方、各领域工作联动和集成,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我省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正确指导思想,把民族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民族工作格局,谱写了“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生动局面。坚持全方位发展,努力践行“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信念。云南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持续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行动计划。坚持全地域统筹,确保实现“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誓言。建立健全各类对口帮扶机制,帮助民族地区摆脱贫困、实现小康。近 5 年来,8 个自治州、29 个自治县贫困发生率降幅均超过 10 个百分点,贫困自治县顺利脱贫摘帽,民族地区与全省、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全省各州市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中,被命名和表彰数量居全国前列,涌现出郑家庄、“宾弄赛嗨”等民族团结典型。

新时代云南省情新变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了更高的系统性要求。从省内发展看,面临着欠发达省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物质基础不牢的考验。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势头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并存,经济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不同步,经济社会、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给各民族带来一定的心理落差。从外部环境看,面临多变的周边局势与意识形态领域激烈交锋的考验。作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乃至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省民族间、地区之间内外交往更加频繁,西方多元价值不断涌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及实施带来了挑战。

015.jpg

因此,必须坚持系统谋划、系统推进,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云岭大地。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我们必须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发挥好各级各类示范创建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推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共同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工作。同时,不断增强广大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把各族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第二,要围绕“九个坚持”,加强全局性谋划。习近平总书记对新中国70年民族工作经验“九个坚持”的高度概括,涵盖了我们党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探索和创新,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思想光芒,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精髓要义,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遵循。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这些宝贵经验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创造性地用好这些宝贵经验,将其有机融入并落实到我省民族团结进步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不断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项工作的水平。

第三,贯彻“五大理念”,加强战略性布局。必须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宏观部署中,统筹效率和公平、经济与社会、发展和治理、开发与保护、收入和分配等多重关系,坚持创新思路方法和体制机制,既要全面推进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更要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来;既要重视经济发展,更要重视社会进步、文化发展和生态保护;既要关注发展本身,也要补足民族地区治理短板;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同步、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同步、加快发展与治理提升同步,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四,立足“五位一体”,加强整体性推进。要紧紧抓住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要求,完善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断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物质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断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出台有利于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政策举措和工作机制,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快民族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高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能力,创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不断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社会基础。

第五,要突出“四个共同”,加强共同性教育。“四个共同”既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基本条件,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既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基础,也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纽带。我们必须把“四个共同”与“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宣传教育有机融合,不断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思想和行动自觉,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