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等养村:不等他人养自助奔小康

示范

◆文·图  /  龙陵县木城彝族傈僳族乡人民政府  杨蓉蓉

023.jpg

▲等养清廉湖

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南部、怒江下游北岸的木城彝族傈僳族乡,是距离保山市区最远的乡镇,这里既是全县唯一的民族乡镇和边境乡镇,也是龙陵的南大门。其中,隶属于木城乡木城社区的等养自然村,辖3个村民小组(等养一、二、三组)共168户535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0%。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关心关怀下,等养通了水、电、路,家家户户搬进了小康新房,群众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老百姓都说,“虽然等养是相对偏远的边境村寨,但我们生活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是实实在在的”。说起来,等养村目前的发展,和睦邻友好型边境小康村的建设密切相关,党的光辉照亮了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

022.jpg

党建引领促发展

“过去的等养村是什么样子?我们自己说起都觉得脸上无光。房屋破旧、道路狭窄、污水遍地,不要说在整个木城社区算是落后的,即便是我们等养寨自己人,都觉得‘穷、脏、乱’,让我们出门说话都没了底气。”村支书蒋家学深有感触地说,摆脱贫困、兴边富民,长期以来是等养村村民的一个梦想。

说起等养村这些年的变化,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关键人物——木城社区党总支书记明正武。“说话算话,他答应的事情都能做到,是一个拿得起主意,敢于做实事的人,”村民罗志海说,在等养村,村民们对明正武评价很高,“我们都听他的。”

2001年,在面向鲜红的党旗进行宣誓时,新党员明正武便在自己心中默默下定决心要为这个抵边村寨的建设出一份力。

——“凭你的能力,在外面挣钱比在村里强,干嘛在这里受罪?”

——“这块土地养育了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得为乡亲们做点事。”

面对亲友的疑问,明正武的回答总是斩钉截铁又铿锵有力。他不但嘴上这样说,在实际中也这样做,信念支撑着他在木城坚守了20年。

为了凝聚人心,明正武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党组织建设上,在等养村高举党建引领旗帜,持续擦亮党建品牌,在村民中发展了一批各民族党员,带动他们发挥党员凝聚、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加快建设文明和谐的边境小康村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党员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全过程,发动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到产业发展、提升人居环境、强边固防、疫情防控等工作中来,是等养村党建引领促发展的一大法宝。同时,社区党总支还紧盯民生实际,把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党建工作的落脚点,把“常规动作”做实,把“自选动作”做活,将党建作用转化为群众可以感受到的实实在在的成果。

在党员干部的宣传引导和示范带动下,村民们第一时间了解上级有关部门的相关决策部署和惠民政策,进一步坚定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决心意志。在红色头雁的引领下,各族群众齐心协力搞建设,村寨基础设施落后、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居环境脏乱差的现象一去不返,确保了边境居民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024.jpg

▲等养寨子

打牢基础设施

走进等养,干净的农家庭院、整洁的村组巷道处处让人感觉到生机勃勃,设施齐全的民族文化广场和友谊广场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的新乐园。

“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基础支撑,自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以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村寨全力推进基础设施改善,一大批促民生、利长远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项目得到顺利实施。”等养村支书蒋家学介绍说,村庄绿化、硬化、亮化、净化、文化等“五化”建设积极推进了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公共环境整治、改厕、改圈等着力解决了私搭乱建、环境脏乱差、生活生产排污等问题;民族文化活动广场、友谊小广场等民族传统文化公共服务设施促进群众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边境小康村建设让我们有了很大的变化,而村寨里干净整洁的535级‘感恩石梯’、550米长的蜿蜒‘清廉湖道’和清澈的‘思源池’,则集中表达了村民对党和政府扶持抵边村寨建设和发展的拥护与感恩之心。”

“为更好地发挥这些基础设施的作用,我们通过召开户主会,达成共识,每天每户人家5角钱,进行垃圾收集处理,同时将每周六作为集中清扫日,家家户户参与整个村的环境卫生打扫,凝聚全村的合力,保护好公共设施。”蒋家学说,随着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增强,村民的文明意识也在不断提高。笔者看到,崭新的民主法治宣传栏、村务公开宣传栏、村规民约警示宣传栏及党务建设宣传栏,有效促进群众学法、懂法、知法、守法意识,提高全民普法的质量和水平,推进依法治国进程,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实际上,等养村容村貌的变化,不但体现在基础设施的提升和建设上,也反映在每一位村民的脸上。面对来到村寨的人,村民们都客客气气、笑脸相迎,主动跟人介绍村寨近些年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都是幸福村里的幸福人”,一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各族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赞誉之情。

▲思源池

感恩路

兴旺特色产业

在等养村,冯怀周家是十分有名的中缅通婚家庭。妻子保怀香于2006年从缅甸嫁入中国,全家4口人,日子过得井井有条,其中除了得益于当地群众勤俭持家、吃苦耐劳的传统好家风之外,更多地得益于村寨里的产业发展。

过去,等养村与当地绝大多数村寨一样,都以农业种植和养殖为主,为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社区党总支紧紧围绕巩固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的工作思路,积极引导村民发挥自身优势,发展黄山羊、肉牛、生猪、烤烟、甘蔗、核桃等种养殖业,增强群众“造血”功能,促进全村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我们不但住进了新房子,而且家里还养起了50多头猪,仅仅养猪一项,一年便可收入5万多元。日子不愁了,孩子上学也有保障了。”冯怀周说,从脱贫攻坚到现在的边境小康村的建设,像他家这样靠着党的好政策带动扶持起来的家庭还有许多。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优越的边民政策让村民们切实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性,同时也深化了深厚友好的胞波情谊。“我时常教育孩子,要时时刻刻把党和政府的恩情记在心里,尽自己最大努力回报社会。”

由于木城乡位于中缅边境线上,有着19.71公里的边境线。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许多等养村民都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自觉加入到“木城之子先锋志愿队”中,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边境一线巡逻堵卡、守边固边工作。“村民们都知道,身后就是家人。无论条件多么艰苦,都没有一个志愿者选择退缩。”蒋家学介绍,在党的领导下,各族群众坚决扛起疫情防控的政治责任、政治担当和神圣使命。

如今的等养村,人居环境实现大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力提升了国门形象;富民产业实现大发展,群众吃上产业饭走上致富路;乡风文明实现大改观,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彻底加强;守土固边实现大巩固,人人争当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等养各族村民在党的领导下,不等他人养活,正携手并肩走在边境小康村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上。

(责任编辑  刘瑜澍)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