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富民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着力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示范

◢“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

015.jpg

▲花山节 王兴华 摄

富民县属多民族杂居县,以农业为基础,工商业正在兴起,经济发展加速,社会转型加剧,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日益加大。自开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以来,富民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同心筑梦·融荣富民”为主题,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于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小事实事平凡事着力,守正创新,积极实践,努力探索多民族杂居县实现全域创建可推广复制的大众化模式,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做出富民实践。

016.jpg

同心共筑中国梦 杜敏银 摄 

一、特色亮点工作

(一)在思想教育上着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全覆盖。制定《关于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全覆盖的实施方案》,落实学习、规划、研究、教育、宣传、转化、建设、机制、民生、活动“十抓”举措,推进组织动员、学习教育、自检自查、实践活动、检查督促、巩固提升六个阶段活动,在全县机关干部、中小学生、广大居民三个群体中分众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覆盖工作,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收到实效。

纳入党员干部教育体系。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法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充分发挥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校教育培训,对14000余名党员干部进行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习教育。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史学习教育等活动,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上来。

纳入学校国民教育体系。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在全县76所学校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各学段不少于12课时。加强学科融入,在中小学开展“五旗五徽五认同”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编纂《童心梦圆》《我们的家乡富民》《三融润心》等校本读物,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

加强社会教育。编印《富民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应知应会手册》《“四个共同”史话》等6本读物。设立宣传牌板210块,发放宣传单、海报15万余份;采取“互联网+民族团结”的形式,在“融荣富民”“爱上富民”等微信公众号发布创建信息300余条;制作并发放宣传笔筒5000个、围裙5000件、环保袋1万个、纸杯10万个,多渠道抓好日常宣传教育。

宣讲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挖掘典型事迹,以诗歌、散文、传记等方式讴歌富民各族优秀儿女,汇编《富民文艺·民族团结专刊》《富民县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汇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活动100余场次,激励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心手相牵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打造主题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生动展示创建成效;建设民族团结广场、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公园、民族团结誓词碑,开展“传承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续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富民新篇”志愿者留言榜万人签名活动,为各族群众提供形象生动、内涵丰富的主题教育基地;建设红军长征过富民纪念馆和清河村红军长征体验基地,宣讲红军长征两过富民的革命故事,传承长征精神,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017.jpg

同心同向铸牢意识 杜敏银 摄

(二)在民生服务上着力,谱写民族复兴梦

实施“十融入十共荣”工程。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创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推动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为宗旨,创造性开展“融入主城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共荣;融入民生服务,促进社会共荣;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促进思想共荣;融入文化传承,促进精神共荣;融入联盟共建活动,促进区域共荣;融入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机制共荣;融入城镇民族工作,促进城乡共荣;融入依法治理工作,促进法治共荣;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环境共荣;融入典型示范引领工作,促进行业共荣”10项工作,着力解决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社会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各族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着力推动各民族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开展“十进”活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重点放在基层、抓在基层,强化示范引领,按“十个有”标准推进“十进”示范点向行业、领域拓展,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示范创建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让群众共享民族团结进步的成果。

搭建“五个平台”,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即搭建服务窗口平台、网格管理平台、基层法治平台、基层德治平台、社会参与平台。推广“一站式”服务、网格化管理、法治化治理、德治教育感化,成立富民县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率先在全省推进村(社区)专职人民调解员制度,民事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8.75%,持续巩固平安富民建设成果。

(三)在交往交流交融上着力,织就民族团结锦

构建互嵌式社会环境。推广实施永定街道“红色物业”引领小区管理工程,75个村(社区)搭建“一家亲服务站”。76所学校实行各族学生合校、混班混宿。搭建非公企业帮扶群众平台,落实“光彩事业”帮扶工程,实现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

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邀请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到富民县进行以“开民族团结之花·结乡村振兴之果”为主题的惠民演出,举办“富民民族团结之歌”广场舞培训和推广活动,开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百日宣传教育活动,开展百村万人唱国歌升国旗增进“五个认同”活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心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符号”征集评选活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举办民族团结进步书法、美术、摄影展,举办“中华民族一家亲闹元宵”知识竞赛,开展“传承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续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富民新篇”活动,开展“学精神·促创建·聚共识·兴富民”活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30余项文化交流活动,受惠群众达到10万人次。

(四)在创新实践上着力,画出“最大同心圆”

选树一批团结先锋。党建引领,在全县村(社区)基层党组织中开展评选“民族团结进步先锋”活动。周密组织部署,全面宣传发动,严格考核标准,规范评比程序,评比出4个村(社区)为“民族团结进步先锋”,对103名村、组干部每人给予200—500元/月的补助,在全县形成了村村争先锋、处处抓创建的格局,激发了干部的工作热情,夯实了创建的基层基础。

建立一个研究中心。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聘请23名研究人员,与云南民族大学合作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富民研究基地和10个教育实践基地,特聘26名专家学者为研究员,开展专题研讨、课题调研,编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探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富民实践》《富民县民族团结进步“十进”典型经验》等书籍。

缔结一批创建联盟。主动探索跨区域联创联建的新路径,去年与昆明市五华区、禄劝县、寻甸县和楚雄州武定县、禄丰市签订创建联盟协议,今年又与宜良县、嵩明县缔结创建联盟。同时,推动县内各镇(街道)之间、村(社区)之间建立创建联盟。打破地域界限,在县区之间、镇街之间、村组之间建立交往交流交融平台,坚持党建引领、优势互补、精准对接原则,建立民族团结联创、区域发展联建、精神家园联筑、节庆活动联办、社会治理联动的良性发展机制。

塑造一个亮丽品牌。依托小水井农民合唱团传唱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爱我中华》《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等爱党爱国歌曲,赋予其更多的民族团结进步元素,把小水井农民合唱团塑造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品牌。

探索一系列创建新举措。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多民族杂居县实际,从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实事平凡事入手,创新开展“我心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符号评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万名志愿者签名行动”等42项创建活动,促进全县人民不论民族、不讲出处、不分行业,共同致力于富民美好家园建设。

健全一个长效机制。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党建考核、巡察督查、人大视察、政协专题议政内容,县、镇(街道)、村(社区)配备民族工作人员,成立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整合社会力量深入持久抓好民族工作。

018.jpg

追梦 杜敏银 摄

二、成效显著

提高向心力。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加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日益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铸牢,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县各族群众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实现零输入、零感染。

增强凝聚力。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民生保障工程,改善人居环境。加大对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社会治理能力。让各族群众在创建工作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凝聚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磅礴力量。

激发创造力。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统筹安排、同步推进,做到经济社会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共生互促,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融城发展步伐,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发展,将“同心筑梦·融荣富民”的理念渗透到各个方面,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连续3年实现增长6.3%以上。

增强战斗力。进一步找准工作的载体,切实解决“两张皮”的问题。把提升机关效能、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创建工作与部门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发挥以创建促作风转变的作用。在全县75个村(居)委会中评选“民族团结进步先锋”,夯实基础,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2021年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达94.8%以上。

深化融合力。加快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步伐,各民族相处融洽、往来频繁、互帮互助,真正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各族群众始终坚定“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建以来开展30余项群众性文化交流活动,参与群众达到20余万人次。

(责任编辑  刘瑜澍)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