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路径

观点

◆文  /  云南省民族宗教委民族宗教工作队(研究室)

云南是多民族繁衍生息之地,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始终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正确指导思想和“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开创了经济发展、团结稳定、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生态良好的可喜局面,形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云南实践”。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云南民族工作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影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因素复杂多样,守牢民族团结生命线任务艰巨;民族领域意识形态斗争尖锐复杂,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任务艰巨;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边境问题相互交织,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任务艰巨。必须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主线和核心要义,努力开创云南民族工作新局面。

一是坚持在党的领导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挑战、新任务,必须毫不动摇地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

——强化政治能力,保持政治定力。必须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贯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全过程,确保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向前推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做好理论研究,强化理论武装。围绕民族领域重大基础性问题和现实问题,开展云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历史演进、时代主题、实现路径等研究,推进多学科多部门联合攻关,推动各地民族宗教工作部门深化调查研究,组织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开展专题研究,引导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研究,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加强组织建设,确保有人干事。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努力建设一支“四个特别”的民族地区干部队伍,全面提升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和村(社区)“两委”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实施强边固防“四位一体”建设和红色村组织振兴试点项目,加强民族地区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工作。

二是坚持在构建共有精神家园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个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前提,必须把增进“五个认同”作为重要抓手,不断夯实思想根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各族人民厚植家国情怀,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坚决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让各族人民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传播和践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及创新交融,增强各族群众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促进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发展。

——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切实增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教育引导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

三是坚持在加快发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共同繁荣发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路径,只有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千方百计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坚持创新在民族地区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完善创新体系,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围绕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统筹“一县一业”与“百业兴旺”,深入推进民族地区山区综合开发,加快完善民族地区交通、水利、能源、物流、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坚持分类施策、精准发力,缩小差距,补齐短板,着力解决好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产生活问题,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特惠性政策向普惠性政策转变,抓好产业就业、素质能力提升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加快培育民族地区新的就业增长点,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实现充分劳动就业。深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教育资源配置向民族地区倾斜力度,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加快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培养。稳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协调发展,巩固提高居民参保率。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加强民族地区特困人员、残疾人、优抚对象等群体的兜底保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提高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能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公、铁、水、航”等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公路“大动脉”,实施铁路“补网提速”工程,加快形成综合交通内联外畅“一张网”,同时加快围绕新型基础设施的3大领域精准发力,积极推进云南“交通+产业”“交通+城镇化”“交通+对外开放”的融合发展模式,着力推动铁、公、航、水多种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发展,提升内外循环效率和水平,系统性优化发展环境。

四是坚持在强化团结进步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只有高举团结、稳定、统一的大旗,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才能推动云南改革和建设事业收获丰硕成果。

——凝聚团结进步共识。进一步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引导全省各族人民倍加珍惜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良好政治局面,坚决反对一切危害各民族大团结的言行,坚决反对民族分裂,坚决反对暴力恐怖活动,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铜墙铁壁。

——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工作,不断提质扩面、创新载体,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重心下沉到社区、乡村、学校、企业、连队等基层单位,积极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努力实现16个州(市)、25个边境县(市)创建命名全覆盖,打造边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形成全域创建格局。扎实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及时发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相关工作动态、主题宣传片、系列微视频,讲述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故事,推广创建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打造网上民族团结交流共享平台。

——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和社会教育全过程,坚持不懈开展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宣传教育,组织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说课比赛、征文活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等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建设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场馆、主题公园等,创建命名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基地,建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媒体中心”,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活动,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是坚持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良好健康的民族关系有助于推动各民族共有价值、观念和意识的形成,必须促进各族人民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推动各民族文化创新交融。支持出版反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悠久历史和深厚情感的精品出版物,制作讲述各民族手足相亲、同心圆梦故事的影视剧、纪录片和系列微视频,打造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展现中华文化魅力的演艺作品,举办促进各民族文化展示、传播、交流、互鉴的品牌活动,开发凸显中华文化经典性元素和标志性符号的文化创意产品,推动民族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等深度融合发展,培育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知名品牌,开展跨区域民族文化演出、展览等活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民族文化交融格局。

——创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方式和载体。探索推广普洱市孟连县“宾弄赛嗨”民族团结互助机制,打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系列实践教育活动平台,深化“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等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的民族联谊活动,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促进民族团结的文体活动,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

——做好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创建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示范单位,健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构建省、州(市)、县(市、区)三级流出地与流入地跨区域协作合作工作格局,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信息库,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落户、住房、教育、医疗、就业创业、文化生活、婚姻生育、技能培训、法律援助、社会保障等均等化公共服务,加强社区民族工作,强化社区服务,建设多民族共居的互嵌社区。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举办中华经典诵写讲比赛,加大民族地区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落实“童语同音”项目,持续实施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积极营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生活环境。

六是坚持在依法治理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运用法治手段保障民族团结。依法治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实际,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突出区域性和精准性,更多针对特定地区、特殊问题、特别事项制定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既要体现国家治理的统一性,也要充分行使民族地方的自治权,发挥民族地区自治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依法促进民族团结。健全民族工作法规体系,适时修订有关民族工作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加强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问题,充分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坚决反对和纠正针对特定民族成员的歧视性做法。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公民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强化以公民个体身份参与到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之中,增强各族群众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促进各族干部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树立法律权威及各族人民对法律的信仰,维护国家法治的尊严权威,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本文节选自《2021年度云南民族宗教委工作调研报告》)

(责任编辑  赵芳)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