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现代化”焕然“新边疆”——云南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进行时(一)

关注

◆文  /  本刊记者  王菁  纳梦月  王铖

001.jpg

航拍江城县干田团墩村小组 史文哲 摄

8月28日至9月4日,“喜迎党的二十大 推进边境现代化——中央媒体民族团结采访云南行”活动成功举办,10多个国家级媒体和省级主流媒体通过实地采访西双版纳、普洱两个州市,书面及电话采访怒江、保山、德宏、临沧、文山、红河等6个沿边州市和昆明市,用文字和镜头,记录并点赞今日边疆的新面貌新气象。

与记者笔下一个个日新月异的“点”相呼应的,是云南省委、省政府对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从“面”上的层层压实责任、不断落实落细。

作为云南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点工程,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力度快速推进。

2021年11月,省委、省政府在沧源县召开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现场启动会议,全面启动建设工作,计划用三年时间,将全省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初步建成“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为此,全省建立起“省级协调推动、州(市)统筹谋划、县(市)主体责任、乡(镇)村主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以定期会议的形式及时研究解决困难、问题;并建立起省民族宗教委、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三牵头”工作机制和省级各部门齐抓共管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省民族宗教委更把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2022年4月,为确保高质量完成建设目标任务,向全省25个边境县(市)派驻25名一线督导员,打通“最后一公里”;2022年5、6、9月,相继在保山腾冲市、文山麻栗坡县和西双版纳勐海县举行了三次现场推进会,践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强力推动工作走深走实……

围绕实现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边境防控、边民思想观念等6个方面现代化任务,由点及面,一个充满青春、希望和活力的新边疆正逐渐从蓝图成为现实。

规划先行,夯基兴业激发活力边疆

边境兴则边疆稳,边民富则边防固。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和新引擎,是事关全省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也是事关边境群众高品质生活的重大任务。

为此,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部署,边境各州市县成立了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并围绕6个方面19项指导性指标,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编制了科学合理可行的“一村一方案”。规划先行、产业带动,有的放矢地为边境村寨“量身定制”发展路径,成为云南正在大力推进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工作中的突出特点,保证了建设工作的精准高效、有序推进。

002.jpg

泸水市片马镇片马村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就按照省、州要求,形成并修改完善了全市37个沿边行政村“一村一方案”,将之纳入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2021—2025年)》和《年度实施方案》项目库中,不盲目铺摊子,对不合理、落不了地、负面清单的项目及时纠正、调整。

例如,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挂联单位的关心支持下,片马镇片四河村从2017年时的党员带头示范种植中药材重楼5亩,到现在全村118户全部种植共470亩,人均种植面积超过1亩。在守边固土中实现了村强民富。

何银海是片四河村第一批种重楼的农户,现种植2.5亩,去年收入1万余元。如果全部出售,获利将达到20多万元。但何银海并不急着把地里的重楼全部售卖,他期待着未来获得更大的收益。因为下一步,村里计划改良重楼品种,建设浇灌设施,力争将重楼打造成片四河村的“一村一品”支柱产业。

选准、激活、做强优势主导产业,引导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实现村村有产业基地、户户有增收项目,这一做法在实际工作中大大激发了边境村寨群众的积极性。

乌木寨村地处保山市龙陵县木城乡东北部,下辖17个村民小组,有762户3342人,其中少数民族521户1876人。2021 年末,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4370元。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中,乌木寨村以自然风光为着力点,深入挖掘释放旅游潜力。

结合乌木山万亩草山、魅力云海、生态黄山羊的资源禀赋,围绕山地草原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依托现有公路打造“休闲生活”空间,结合山地风光,构建“两线多点”的旅游空间格局,通过“两线”的交错观光路线,打通各旅游功能板块的微循环交通体系,形成“吃喝玩乐体系”,推动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草山草地资源,多渠道发展壮大生态畜牧业,引入龙陵黄山羊核心种羊公司,示范带动龙陵黄山羊等生态畜牧业发展,坚持多点发力助推产业发展。鼓励党员带头致富,实现一个村民小组有一个党员致富带头人,全村形成了黄山羊、生猪、肉牛产业为主导,芒果、坚果、石斛、草果等各项产业齐头并进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农民收入持续稳步提高。

003.jpg

龙陵县乌木草山黄山羊养殖、孟连新产业牛油果种植,已成为当地老百姓的致富新途径 朱熙 摄

规划先行,让云南边境村寨处处显出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活力景象。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下辖10个乡镇、4个农场,其中,7个乡镇的27个行政村278个自然村属于边境村,都涉及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

在具体建设工作中,勐腊县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有效推进。尤其在产业发展规划方面,勐腊坚持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聚焦重点、补齐短板,以整体的谋篇布局来引领群众发展。

2022年2月曼烈村小组确定为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对象,征集补短板意见时,曼烈村综合村民意见,上报了整修进村入户道路等需求。于是,以夯实基础设施为出发点,把净化村庄、保护乡村美景、回味乡愁作为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着力点,勐腊县委、县政府,整合投入资金388万余元,聚焦曼烈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等短板弱项,着力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

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干部群众撸起袖子一起干,村寨从建设前的凌乱不堪、房屋简陋、道路狭窄,到如今干净整洁,家家户户门口花团锦簇,独具民族风情的楼房宽敞明亮,曼烈村焕然一新。

村里的公共休息区“同心亭”里,曼烈村妇女组长依庄扁与记者聊起了村子的变化和自己正在尝试的餐饮经营。

按照勐满镇规划,镇上计划围绕曼烈村小组打造中老商品交易中心及附属设施,占地15亩,集农业、手工业、观光旅游、民宿体验、高质量农田彩稻发展为一体的边贸商品交易中心圈。依庄扁就看中了村子以后的发展方向,已经卖起了烧烤。“以后我们旁边要建一个中老美食文化街,会非常热闹,我做烧烤会很有前景。”她笑着说。

在曼烈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规划中,未来还不止如此。立足曼烈村资源优势,勐满镇找准定位兴产业,正在推进果蔬冷库建设项目,建成实施后,可贮藏果品4000多吨,项目将采用“公司+村委会+村小组+村民”的经营模式,投入运营后,协议合作公司无论盈亏每年需给建档立卡脱贫户分红,同时一部分收入纳入村集体经济。

004.jpg

陇川县陇把镇龙安村沙糖桔丰收

村镇的大规划,带动了村民积极融入启动自家的小规划。而州市一级的大蓝图,更给边境村寨带来了顺势而为的契机。

勐腊县磨憨镇是中老铁路两国的交汇点、重要枢纽站、国际口岸城市。2022年5月,昆明正式托管磨憨,将统筹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昆明综合保税区、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的“四区”政策优势,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拥有边境线的省会城市。

托管磨憨,昆明提出“以大通道带大物流、大物流带大贸易、大贸易带大产业”。

“大产业”这个词也频频出现在勐腊县委统战部部长刘林华口中。他介绍,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中,勐腊在产业发展布局上较为特别。勐腊县定位“打造天然橡胶全产业链创新区、沿边开放示范区、兴边富民先行区”,着力建设天然橡胶、文旅康养、普洱茶、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将以县级主导的冷链、物流、橡胶等大产业,带动整个县经济的全面发展,从而支撑27个边境行政村的村民增收、集体收入和产业发展。”

昆明的托管,对磨憨来说,是一次重大契机。现在,不仅是从大的层面上正在迅速推进接管,具体到村寨和村民,也在期待和准备。磨憨镇磨憨村委会就是其中之一。

“从硬件上,村寨一定会有更大的改观。马上昆明就要来人考察南嘎的全域旅游产业。”磨憨村委会党总支书记、主任张卫平说。他正在筹办今年9月即将在磨憨村南嘎村民小组开办的傣陶培训,专门邀请非遗传承人授课,作为期5天的培训。

南嘎小组距离磨憨口岸仅1公里,口岸建设过程中的征地拆迁、货场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推动了南嘎小组的发展。目前,南嘎正同步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与现代化边境小康村、文明村、平安示范村建设。“关于南嘎村的发展,我们正在论证打造成中老文化旅游村。”张卫平说,“傣陶是中国陶瓷文化中的一部分。抓住托管契机,融入大规划,南嘎村肯定会有一个大提升。”

“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落脚点,就是边疆有没有魅力。“比如边疆能不能留住人,产业能不能提升,边民的素质能不能提高等。”张卫平说,“现在我们边民的日子一年过得比一年好,国外的朋友过来交流,他们会很羡慕:原来中国农民的日子过得是这样的!”他很有信心:“现在他们就很羡慕,未来他们会更羡慕。”

“以前大家一说到‘边’,就觉得落后;但以后大家再说到‘边’,就会是开放的前沿。”普洱市孟连县委副书记李进学说。在当前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中,既可以看到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的层层铺垫,又看得出立足当下,各级党委政府为未来边疆新貌进行的长远规划布局。各级党委政府引路子、搭台子,引导鼓励边疆各族群众链接上更大的现代化产业“舞台”,就业创业,过上好日子。

005.jpg

糯福乡阿里村老迈村民小组组长李扎约(左)是村里有名的“土专家” 朱熙 摄

截至目前,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糯福乡的柠檬种植产业已达7500亩,覆盖9个村38个村民小组,2021年鲜果产量11458.3吨,产值6875万元,户均创收2.8万元,柠檬种植产业已成为糯福乡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之一。2022年,全乡柠檬产值预计将达到70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户均创收3.2万元。

为了管护好柠檬,糯福乡致力于培养“土专家”“田秀才”,精选柠檬产业“领头雁”。抓住云南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挂钩契机,通过田间变课间、农民变学员,切实培养懂柠檬、会种植、善管理的本土人才60余人。

今年34岁的老迈村小组组长李扎约就是这样一位柠檬产业“领头雁”。他连续两年参加了朱有勇院士团队开办的澜沧县“院士专家技能实训班”培训,也参加了公司的培训,通过“理论+实践”的方式,学会了柠檬种植、嫁接、管理。“回来后,我又当‘老师’,手把手带领村民进行实操学习。现在我们组84户人家,有55户种上了柠檬。”他说:“我原来在昆明打工,现在不用出去了,在家务工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我种植柠檬、茶叶、砂仁、坚果等,一家三口年收入10多万元,生活比在外面打工强。我还想多学习技术,好好建设家园,建设我们新边疆。”

“农村的发展人才是关键,培养本土人才是我们一直坚持做的事情,只有让边民都拥有一技之长,才能实现边疆的长远发展。”糯福乡乡长杨康深有感触地说。产业兴,群众乐,实实在在的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切实增强了沿边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并进一步成为边疆稳、边防固的坚实基础。

链接:下一步,云南这样做

1.全力确保年底实现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所辖自然村100%通硬化路目标。

2.全力确保年内全面提升374个沿边行政村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3.把低收入人口作为增收重点。抓实增收措施、转移就业、产业带动、集体经济、政策性转移支付等。

4.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充分发挥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发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

5.强化科技支撑和金融支持。强化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创新,强化自主品种选育培育及新品种试验示范工作;提升农业设施设备现代化水平,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致力于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向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

(整理自全省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勐海现场推进会)


相关链接:

“现代化”焕然“新边疆”——云南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进行时(二)

“现代化”焕然“新边疆”——云南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进行时(三)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