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云南这10年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关注

001.jpg

全方位展示云南民族团结进步新气象 纳梦月 摄

8月11日上午,“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专场发布会在昆明召开。

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族宗教委党组书记、主任拉玛·兴高,省民族宗教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正洪,省民族宗教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熊国才,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丹业,省民族宗教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晓燕出席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关心云南民族宗教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云南考察、三次给云南各族干部群众回信,指出云南民族关系亲密融洽,云南民族工作成绩突出,这是云南最可宝贵的财富,要求云南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为云南民族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指明了前进方向。省委、省政府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将示范区建设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载体,作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的具体路径,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定位,集全省之智、举全省之力推动示范区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002.jpg

一心向党 罗金合 摄

·党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更加有力

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指导思想,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示范区建设全过程各方面。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省委书记、省长挂帅,相关省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完善示范区建设年度任务承诺、统计监测、考核考评等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层层抓落实。强化思想引领,实施“红旗飘飘”工程,广泛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拥护核心、心向北京”“身在边疆、心向中央”等主题教育,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一心一德跟党走的优良传统,赓续民族团结精神血脉。强化队伍建设,大力选拔和使用“四个特别”的民族地区好干部,加强宗教工作党政干部、宗教界代表人士、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研究“三支队伍”建设。强化制度保障,颁布施行《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及实施细则、《云南省宗教事务条例》,编制实施示范区建设五年规划,出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落实落地。

这十年,云南各族群众对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发自内心地感恩和热爱,自发把“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写入民族团结爱国公约、村规民约,边境一线家家户户屋顶上都飘扬着国旗、党旗,全省各地许多农户堂屋里张贴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各族群众在一起的照片,村村寨寨传唱着感恩共产党、感恩总书记、感恩新时代的歌曲,“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已成为云南各民族的共同心声。

003.jpg

中老铁路打通了东南亚腹地,使中国与老挝、泰国、柬埔寨等国拥有了便捷陆运新通道 杨峥 摄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全面推进

坚持把保护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与传承建设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有机结合,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深入推进“文化润滇”行动,启动实施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和“枝繁干壮”工程,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体系,命名23个省级研究基地,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专题展览和“守好民族团结生命线、续写民族团结誓词碑”等活动,编纂《云南少数民族中华文化认同文献典藏》《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古籍书系》等,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精心实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和精品工程,连续多年被列为全省10件惠民实事,创建102所民族优秀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建设85个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29个少数民族特色乡镇、78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促进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举办了3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5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6届七彩云南(国际)民族赛装文化节等,搭建起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大舞台。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巩固国家统编教材全覆盖使用,定期举办“云岭杯”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和“童语同音”项目,全省3至6岁在园学前儿童普通话普及率达99%,加大劳动力普通话培训力度,18周岁以上少数民族通晓普通话人口比例达98.63%,有力促进了各民族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

这十年,各民族文化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成为常态,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反映中华文化认同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云南映象》《阿佤人民再唱新歌》《小河淌水》《幸福花山》等一批民族文艺作品广受好评,春节、中秋节、泼水节、火把节、目瑙纵歌节等成为各族人民共同的节日,各民族文化百花齐放、百川归海,交融汇聚成中华文化之“大美”。

004.jpg

百年圆梦 全面小康 杨峥 摄

·各族群众共同迈向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

围绕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和全面打赢“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战行动计划,积极推进沪滇、粤滇对口帮扶,协调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帮扶“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跨区域跨领域共建美好家园,实施三轮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打造了36个示范县、301个示范乡镇、4083个示范村(社区),实现示范区建设和脱贫攻坚“双融合、双促进”。全面加强“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民族地区通航运营机场达到11个,5个民族自治州进入高铁时代,民族地区所有乡镇和行政村100%通硬化路、通邮,4G网络和宽带实现全覆盖,农村饮水水质合格率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围绕就业、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将各类民生工程作为民心工程抓好抓实,开展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稳岗促增收专项行动,推动异地转移就业,整体推进民族地区城乡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保障,不断增强各族群众民生福祉。

这十年,曾经贫困落后的民族地区换了新颜,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脱贫、全面小康,实现了第二次“一步跨千年”,全省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21年经济总量达到1.12万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万元,分别是2012年的2.8倍和2.85倍,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持续深化

不断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插花式安置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举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本科班、大中专班并实行混班混宿办学模式。大力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等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的交流联谊活动,启动实施“石榴红”工程、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和《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云南卷》编撰工作。积极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开展全域创建,深化“十进”工作,实施省、州、县、乡、村五级联创,探索推进“边境地区创建联盟”“高铁沿线创建联盟”等创新做法,建设边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11个州(市)和84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和示范单位,3000多个单位被命名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065所学校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

这十年,全省民族人口分布格局持续向“大流动、大融居”深化,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群众进入城市就业创业、安居定居,目前,全省城镇流动人口中少数民族占72%。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进一步巩固,多民族共居一个村寨、各族学生同校同班、一个家庭中有多种民族成分的情况更加普遍,各族群众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了美满姻缘,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宗教和谐和顺的局面更加巩固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加强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推动宗教组织及其活动规范化。深入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积极主动学习宗教政策法规,正确看待国法与教规的关系。推进宗教领域联合执法、综合执法,下大力气治理宗教领域非法活动和各种乱象。实施抓党建促农村宗教治理,将宗教事务纳入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宗教工作网络和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责任制普遍落实。推进“五进”宗教活动场所活动,开展践行“四条标准”思想教育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指导各宗教团体对教义教规作出符合当代社会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引导宗教教职人员使用国家通用语言讲经讲道。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支持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改善宗教院校办学条件,大力培养爱党爱国爱教宗教人才。

这十年,全省宗教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日益完善,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一批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宗教领域总体保持平稳有序,宗教关系更加健康和谐。我国宗教中国化进程持续推进,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明显增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迈出新步伐。

·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自觉担负维护国家安全和边疆安宁的重大政治责任,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民族工作法规体系,目前,云南省现行有效的涉民族事务地方性法规7件,自治条例37件,单行条例286件,变通规定6件,涉及民族工作的立法数量居全国前列,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依法处理涉民族宗教因素的案事件,引导各族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确保民族宗教事务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和两轮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110个边境乡镇的878个行政村基本实现“五通八有三达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要求,按照“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标准,全面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努力把25个边境县(市)的374个沿边行政村(含3824个自然村)建设成为富边的样板、稳边的示范、守边的屏障。实施“五级书记抓边防”和“五级段长制”,推进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边境立体化建设,严厉打击各种跨境违法犯罪活动,建立健全涉及民族宗教因素风险隐患的监测监管、联动处置等机制,将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这十年,全省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民族宗教事务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涉民族宗教因素的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25个边境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沿边群众房子新了、钱包鼓了、日子好了,边民的自豪感、认同感和守土固边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断增强,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边防固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


………………【答记者问】………………


问:2021年,省委、省政府提出“用三年时间将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初步建设成为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的目标,请领导介绍一下云南省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相关情况。

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丹业:

2021年11月,省委、省政府在沧源县召开了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现场启动会议,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委、省政府决定用3年时间,围绕实现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边境防控、边民思想观念等6个方面现代化任务,按照每个行政村3000万元的标准,统筹投入省级各部门资金112.2亿元,将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初步建成“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成为富边的样板、稳边的示范、守边的屏障。

截至目前,省级已统筹下达资金105.33亿元,374个沿边行政村已全面启动建设。近期,昆明市正式托管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磨憨镇,磨憨镇所辖的6个行政村均为沿边行政村,昆明市作为省会城市也加入了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的行列。

问: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请问,这十年来,云南在繁荣民族文化,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省民族宗教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正洪:

省民族宗教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关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要积极加以支持和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导向,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使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过程成为各民族相知、相亲、相惜的过程,成为民族团结的润滑剂、催化剂、黏合剂。十年来,扶持并实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项目2120个、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项目330个、民族文化“百项精品”工程项目102个,民族文化“百名人才”培养工程项目100人。工程扶持范围涵盖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和20余家省级单位、高等院校、社会团体,涉及文物、古籍、音乐、舞蹈、工艺、服饰、医药、体育、节庆等10余种文化领域和类型,极大推动了我省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共建共享新格局。文化惠民和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也连续4年被列为省政府10件惠民实事之一,有力助推了文化强省建设。

问: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十四五”期间,要把16个州(市)、25个边境县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示范县。请问,省民族宗教委将采取何种措施保证这一目标如期实现?


省民族宗教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晓燕:

我们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从内涵、形式、方法等环节入手,全面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质增效、提档升级,确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创建工作目标如期实现。

通过强化政治责任、开展全域创建、用好典型引路、突出特色亮点、坚持守正创新、协同推进落实等举措推进目标实现。

其中,制定《边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行动方案(2022-2024年)》,将在边境地区打造一个创建联盟、三个示范带、三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中心、六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片区,把25个边境县、110个抵边乡镇(街道)、374个抵边行政村(社区)建成各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2022年,我们重点向国家推荐3个边境州(市)申报第十批全国示范州(市);推荐22个县申报第十批全国示范县,其中包括9个边境县。下一步,我们将按计划继续做好推荐申报和指导工作,力争实现到2024年16个州(市)全部创建成为全国示范州(市)。


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请问,云南省在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上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

省民族宗教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熊国才:

近年来,云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自身多民族、多宗教的实际,坚持“导”的理念,着力深化对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实践。

例如,省民族宗教委会同省社会科学院举办了“云南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研讨会”,指导各全省性宗教团体举办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研讨会10余次,探讨云南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理论实践、经验做法、路径走向,不断深化对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规律性认识和理论研究,并作出指引和示范。并在全省宗教界开展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题教育,以党史为主的“四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宗教界正确认识党情、国情、省情,切实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明智、知史担责”,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

(本刊综合)  

(责任编辑  纳梦月)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