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飄雪]寻回“伊甸园”
漫长的生态发展史上,我们曾为自己远离自然界的进化而荣耀,曾为自己成为这个星球上绽开的最灿烂、最美丽的精神花朵而自得,更为自己以理性的铁蹄征服自然而豪情万丈。在我们肆意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由于过分强调对自然的“征服”和“控制”,无休止地向大自然索取,大自然也毫不留情地对我们的生活实施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抗。短短的100年内,我们与自然的关系已经发展得极其不和谐,但是西双版纳人却凭借自己朴素的生态观,获得了大自然的恩宠,寻回了他们的“伊甸园”。
他们认为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离不开自然,依赖于自然。傣族谚语说:“森林是父亲,大地是母亲,天地间谷子至高无上。”“毁林富三年,山秃穷几代。”“有树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人类才能生存。”这种生态观,使傣族能够始终与自然和谐相处,也使得西双版纳至今仍然保持着良好的生态系统,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
西双版纳是一块水淋淋的土地。这里的水相当充足。雨季长,河流多,水井多,最著名的河流是澜沧江。傣族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称,天空和大地都起源于水。一个傣族谚语说道,“没有一条河流,你不能建立一个国家;没有森林和群山的山脚,你就不能建一个村寨。”长期以来,傣族寻水而居,村寨多建于江河附近,以便用充足的水来种田。傣族把水看得很重,认为“水比黄金贵重”,人可以没有黄金,但人一天也离不开水,自古以来就十分珍惜水资源。水,为傣族发达的农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给傣族人创造出独特的生活方式,也给傣族的文化丰裕的涵养。
▍绿色包裹的温润
西双版纳犹如依附在绿叶上的水滴,在耀眼的阳光下,显得更加翠绿而晶莹剔透。世界没有完满,亦如人生充满着遗憾,用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你会发现其实失去的同时也是另一种得到。
如果有人问我,你觉得生活在西双版纳的人幸福吗?我想他们是幸福的。也许在世人的眼里,他们失去了一个飘雪的世界,这是遗憾。可是他们却怀着感恩心,热爱这里的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勤劳,装点着平凡生活。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这个绿色仙境里,编织着自己的梦想,谱写着只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