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三村乡:三十年团结路 步步走来都是情
搞好团结,团结才能稳定,稳定了才能有精力搞建设、谋发展。就这样,三村乡的“八字方针”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和姿态,30年后依然指着历史光明的方向。
泸西凤午村:彝家寨子唱响“团结歌”
凤午村不仅是民族团结示范村,还是午街铺镇小康示范村,也是该镇唯一的非建档立卡贫困村。2017年,全村总户数530户2233人,农村经济总收入414.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31.6元。
河口瑶山乡:“盘”活新生活
河口县依然保持着浓郁的瑶族风情,每年祭祀盘王的仪式“盘王节”都是这座边境小城的盛典。透过那神圣的仪式,人们依然牢记自己的来处,秉持着“盘王”的精神,“盘”着自己的幸福生活。
靓丽绿春:用文化擦亮城市名片
绿春县有哈尼、彝、瑶、傣、拉祜、汉6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7%,其中,哈尼族人口占87.6%,是全国单一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份之一,也是世界哈尼文标准语音所在地和哈尼族传统祭祀文化发源地。
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校园里的民族范儿
“民族风”已广为传播,所以我们在深入感受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的民族风情之后,更愿意将其称为“民族范儿”。
个旧和平社区:脚下虽没沾泥 心有一样真情
人们常说:“对人民群众有多少情,脚下便有多少泥。”地处城市中心的个旧市和平社区基本没有泥路,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却丝毫不减。
个旧沙甸区:民族团结进步走向未来
“像珍惜眼睛和生命一样珍惜民族团结”这一朴素的理念,在沙甸大地上化为似锦繁花。
蒙自二小:民族团结进步从娃娃抓起
身着各色民族服饰的孩子们像茁壮成长的向日葵,挺拔着身姿,用同样清澈的目光注视着鲜艳的五星红旗。
蒙自光明社区:让各族居民都有家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这样一个管理难度大的社区,却是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探寻其中奥秘,就是社区便民服务大厅里的那行字:“以人为本,服务居民。”
[筑梦]融荣与共——昆明民族工作的示范效应
昆明,是云南的省会城市,是云南诸多工作的标杆和缩影。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那么,昆明的民族工作又如何?在云南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里,各族儿女如何心手相牵,共同奔小康?在云南最具现代化色彩的大都市里,各族儿女如何守住初心,共谋发展?
[筑梦]生态之城—— 用绿色“实力圈粉”
在昆明生活,很难“宅”。这座城市四季很不分明。即便是到了冬日,也常会有艳得让人沉醉的蓝天和晒得人每个毛孔都舒张开来的明媚阳光,无时无刻不在召唤人出门走走。
[筑梦]辐射中心——立足西南见世界
昆明地处一隅,视野和格局却非常广阔。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城市规划,从扶持措施到产业布局,立足西南、胸怀南亚东南亚、放眼世界,昆明以务实的行动,表达着自己“走出去”的决心和勇气。
[筑梦]活力之城——改革发展的强劲脉动
进入“十三五”(2016-2020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争流新气象]开远某部队:军民鱼水情深
四月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百山叠翠,碧水穿城。作为南盘江上游的泸江,像一条玉带从城区流淌而过,两岸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把素有“滇南毓秀,南疆明珠”之称的开远装点得更加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