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 | 云南省历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回顾
本期,我们一起简要回顾云南省历届民族运动会概貌。
评论:(0)
玉坎拉:布朗弹唱的坚守者
玉坎拉是一名布朗族妇女,布朗弹唱省级非遗传承人,她和她的“小花队”在云南小有名气。但凡有布朗族的重要活动,常可以看到玉坎拉或“小花队”的身影,她们的表演收获掌声无数。
评论:(0)
重口味:中国饮食文化一个正在崛起的潮流
几年之前,作家梁文道曾指出,我们整个国家正在逐渐失去对食物的审美判断力,变得越来越“重口味”。重口味,意味着大量的盐和调料被消耗掉了,这种饮食习惯是完全背离民族传统文化中崇尚的“冲淡平衡”的。
评论:(0)
金沙江边的早油茶
每当鸡叫三遍时,江边人家中就有人起床做早油茶了。在朦胧的早雾中,抓一把晒干的松针点燃昨夜暖暖的火塘,架上三脚架,打一壶江水放到火上煮沸,把掉漆得有些复古的茶桌推到火塘边,在桌上摆出制作早油茶的原料……
评论:(0)
深吻春天,从味蕾开始
对于一个偏爱口腹之欲的“小吃货”来说,一年四季,每逢节气,最期待的除了民俗活动就是美食。家乡美食多,春天尤其甚。
评论:(0)
“潮牌”父女 诗文传家
基诺族谚语“大水淹不死游鱼,山高挡不住鸟飞”说的就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张志华父女正是用行动诠释了基诺族这一古老的谚语。
评论:(0)
洁白的哈达献给您
而很多人到了藏地,都会有热情好客的藏家儿女给你献上一条洁白的哈达,献哈达是藏民族不可缺失的礼仪,而哈达也伴随着藏族儿女走过了千年的岁月。
评论:(0)
鸡足山下的沙址洞经古乐
宾川县鸡足山镇沙址村有一支洞经古乐队,从1999年恢复组建以来,一直活跃在鸡足山下的各个村落里。
评论:(0)
乡愁
也许是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农村老家,进城生活,我们就变得非常深切地思乡;也许吵闹的城市中,人更需要一片寄情的山水,在闲暇的时光中,故乡隐约的召唤牵动灵魂,化作乡愁入梦。
评论:(0)
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征文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即日起至2018年9月15日,由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办,今日民族杂志社和云南省摄影家协会承办的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征文摄影大赛,面向社会各界征集主题原创图文作品。
评论:(0)
仰望神山——梅里雪山“转山”行记
藏民转山一般不带雨具、不骑骡马,背着简易行李,用虔诚的心灵和身体的艰辛祈愿得到神山的庇佑,获得一生的功德。特别是在梅里雪山的本命年羊年转山,将得到平常年间加倍的功德,数以万计来自滇、川、青、甘,甚至尼泊尔的虔诚信徒围绕她顶礼膜拜。
评论:(0)
静气养华 百花如画——记侗族女高音歌唱家肖玫
肖玫这个名字,在声乐界人士眼中无疑是璀璨闪亮的。她是少数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家,在中央民族大学从事声乐艺术教育三十年,众多知名音乐人、歌唱家、艺人都曾师从她学习。
评论:(0)
红石滩:川藏线上的红宝石
走川藏线的人过泸定后,绝大部分都会直奔康定,而我选择的却是另一条—从海螺沟磨西古镇经雅家埂到康定。这条被人们忽略的路,却拥有独特的美景。车至山顶时蓦然回望:整条沟像一条蜿蜒的红色长龙游动在山间,这就是被称为“世界第一红石滩”“世界的红石公园”的雅家埂红石滩。
评论:(0)
房子与记忆
村里的人说他特勤俭,每个月只花费工资的百分之十,其余的都悉数攒下,日积月累,就买到了现在这套房子。
《今日民族》杂志社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