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县“七个融合” 全域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近年来,临沧市凤庆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及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深入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主题实践活动,以“七个融合”全域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形成了互促共进的良好格局。
中国滇红第一村——安石村
在体制机制上融合共建
以“一盘棋”的格局统筹协调推动
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有效融入到全县各项工作中协同推动。一是坚持高位推动。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县委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印发《凤庆县加快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成立凤庆县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增设凤庆县民族宗教事务服务中心,配齐配强民族宗教工作干部队伍 。二是坚持以学促动。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理论学习的重中之重、作为党校等各级各类培训必修课程。2021年以来,全县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822次,开展党员干部专题培训29期2886人次。三是坚持系统推进。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纳入全县“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制定专项规划,融入全县中心工作统筹推动,县委、县人民政府2023年度研究、调度、安排创建相关工作20余场次。四是坚持量化考核。严格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个纳入”,并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领导干部任职前考核重要内容。凤庆县各族干部群众共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浓厚氛围与合力已经形成,先后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在文化事业上融合共进
以“共同体”的内涵共建精神家园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纳入文化事业融合共进,纳入文明城市同创。一是教育宣传深入人心。全覆盖开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国情、“五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宣传教育,每年1月份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每年火把节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周。二是文化展陈有形有感。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1个、教育基地5个,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203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7个。成立凤庆县滇红茶文化研究会、徐霞客研究会,开办“文艺夜校”,专题片《翠兰奶奶的滇红记忆》入选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优秀教材,滇红茶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凤庆县图书馆获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三级馆认定。三是文艺创作精品纷呈。深入实施“枝繁干壮”工程,推动文艺创作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述凤庆县滇红茶诞生的爱国主义题材电影《红茶镇》《滇西有朵红色的云》在CCTV-6电影频道播映,微电影《彝乡情》等作品荣获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散文《倾听鸟语》收入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同步指导训练与检测》、七年级《语文必读》课本。凤庆籍青年导演杨程成处女作《再见土拨鼠》,获得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儿童片、最佳导演处女作提名奖、最佳男配角提名奖。四是语言文字心心相通。完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达标校认定328所,占学校总数的87.7%;普及村达标建设86个,占村、社区总数的45.5%。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镇4个、全国文明校园1所。2022年获评云南省文明县城。
在改革发展上融合互促
以“现代化”的思路促进繁荣发展
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深入实施“幸福花开”工程等系列三年行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产业先行促发展。实行重点产业链长负责制,创建云南省首个茶叶类“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凤庆滇红茶产业联盟入选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名单。凤庆滇红茶、凤庆核桃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凤庆产业园区获批全省首批27个省级开发区之一。二是巩固脱贫成果促振兴。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连续3年增长。2023年全县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增长17.82%。创建全国美丽休闲乡村 2个,13个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凤庆被列为云南省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凤庆中和机场正式通航,天猴高速凤庆段全域通车,“凤庆山李子”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中山大学定点帮扶“凤庆计划”被评为“第四届全球减贫最佳案例”。三是筑牢生态屏障守底线。先后获评云南省美丽县城、森林县城、园林县城、绿美城市。四是坚持人民至上强保障。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占比达85%,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人民医院入选全国“千县工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经验做法入选全国典型案例,获评国家卫生县城。
在交往交流上融合推动
以“共同性”的增进强化深度交融
深入实施“石榴红”工程、“三项计划”。一是构建互嵌共融社会环境。县域内各民族和谐共居,建成城市公园23个、党群服务阵地47个,2023年获评云南省“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县城”(居榜首)。全县69859名各族学生实现合校、混班混宿。凤庆产业园区被列为云南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单位。二是促进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持续深化中山七院“五位一体”帮扶经验和中山大学10所附属医院“一院帮一科”机制,实现新技术应用363项,获国家专利技术19项。中山大学“小茶叶带动大产业”消费帮扶案例获国家发改委推介。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65万人。农文旅融合,打造“7个文化推广周”“十里茶花·滇红凤庆”茶花节等活动品牌,成功举办全国社区运动会、“一带一路·七彩云南”汽车拉力赛等赛事,勐佑镇入选2022世界旅游联盟典型案例,“滇红茗茶”寻根之旅列入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森华信温德姆酒店入选中国最佳度假酒店,安石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三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以“十进”为抓手,成功创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9个,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12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2所,谭铭舜、陈帅、罗家周等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凤庆县人民医院和凤山社区居民委员会开展同心携手遏制艾滋病珍爱生命宣传活动
在社会治理上融合共管
以“一家人”的理念共建共治共享
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一是推动民族事务规范化。严格贯彻执行宪法规定、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动态评估和清理民族政策法规,支持3个民族乡加快发展,坚持法律面前各民族一律平等。二是推动民族事务制度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贯彻落实民族工作委员制,与时俱进健全完善相关制度。三是推动民族事务法治化。开展“八五”普法,推进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全县基层党组织体系网引领社会治理体系网融合成“一张大网”,设置网格3509个。四是推动民族事务智能化。完成天翼看家、智能看家视频监控安装4.6万户。打造县综治中心等智能化公共服务平台。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智慧指挥中心及滇红大道智慧化建设,建成智慧小区10个、智慧公园10个,建成互联网智慧医疗平台。2023年第六次荣获“省级先进平安县”称号,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综合满意率达95%,洛党派出所获评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安石村获评第一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党史学习进村寨
在风险防范上融合共治
以“治未病”的思维防范化解风险
将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纳入全县突发事件防范、网络文明建设、网络安全管理和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同防共治,防患于未然。一是抓机制。印发《凤庆县处置涉及民族因素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文件,签订《净网2023网络安全承诺书》,及时化解各种问题隐患,按规定要求报送信息。二是建队伍。成立网络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网评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临沧市首家新媒体联盟,组建网评员队伍175名。三是守阵地。充分发挥行业宣传、新媒体联盟等矩阵作用,使互联网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近年累计刊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文章300余篇,先后推出“滇红凤庆非凡这十年”“网络中国节”等系列作品,深受各族群众喜爱,全县和谐稳定。
在工作举措上融合创新
以“新路径”的探索推动创建升级
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创新举措,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有形有感有效,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一是“一带两联盟”立体式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打造五彩澜沧江流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以示范带为轴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横向扩面。打造凤庆滇红茶产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联盟、核桃全产业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两个联盟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纵向拓展,实现用产业链链接民心、联系感情,组织化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二是打造“7个文化推广周”,以文化人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以文化为牵引,深化文旅融合,打造滇红茶文化推广周、茶马古道文化推广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周等“7个文化推广周”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品牌,沉浸式讲述、体验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以文化人,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五个坚持”有力有形有感有效有序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坚持组织领导、环境育人、课堂育人、活动育人、联动育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办学治校育人全过程,播种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关于小学阶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现路径的研究——以临沧市凤庆县滇红完全小学为例》获评2023年度云南省民族宗教系统调研报告二等奖,并申报全国民族工作优秀调研报告。
(责任编辑 刘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