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蒙自光明社区:让各族居民都有家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010.jpg

走进蒙自市文澜镇光明社区,一下子就被便民服务大厅里的辖区示意图、网格化服务管理区域图、党组织分布图所吸引:57家省、州、市属单位,275家非公有制企业,21092户住户……图中密密麻麻的线路和图标,让人即刻直观了解到这个社区的特点——少数民族与汉族大杂居,单位多、小区多、少数民族多、面积大、人口流动性大。

然而,这样一个管理难度大的社区,却是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探寻其中奥秘,就是社区便民服务大厅里的那行字:“以人为本,服务居民。”

在这里,各族居民都有家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民族团结一家亲

蒙自市文澜镇光明社区成立于2008年12月29日,位于新城区内,东起凤凰路、西延伸至雨过铺;南起红河大道,北至天马路延伸段,辖区面积2.93平方公里。

这里商业云集,驻地单位汇聚,外来人口众多,社区管理难度较大,团结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这句话是社区工作人员随时记在心里的工作目标。

011.jpg

2010年,自光明社区创建省、州、市三级联创民族团结示范社区以来,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通过推进“党建引领民族团结”工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使辖区内民族团结理念深入人心、民族关系和谐稳定,邻里关系和睦。

同时,社区党总支以“促进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为目标,以“党员联户、少数民族与汉族联心、网格联动”为主题,大力实施“一家亲”工程。

在活动中,社区联合州委统战部、州民族宗教委等共建单位,积极推动党员联户。联户党员定期走访,在社区访贫问苦,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问题,切实做到了居民冷暖有人问、居民疑惑有人解、居民困难有人帮。同时,社区通过联动积极争取相关单位和部门的支持,不断完善社区文化活动室等公共设施,为各民族居民改善生活学习环境。

年过六旬的王艾云是社区舞蹈队队长,退休后的她从建水搬来蒙自光明社区居住,享受着儿孙绕膝的快乐时光。她说:“居住8年,已经舍不得离开社区了!”

“生活在这样一个社区非常愉快!”在社区的便民服务大厅里,前来办理准生证的居民赵萍杰告诉我们,自己虽然搬到社区住的时间不长,但社区居委会的主动关心与亲情服务非常暖心,社区各民族和谐稳定的环境让自己找到了一种归属感。 

社区民族团结局面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多年来,社区先后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3121”示范创建工程示范点。

012.jpg

社区干部成“百事通”

王艾云感谢社区工作人员,并不是一句客套话。在社区,我们了解到,这里对干部的要求是“百事通”。新入职的社区干部都要经过民族政策、民族知识的培训才能正式进入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社区以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契机,社区“两委”班子除了学习一般的社区建设工作方法,还要专门学习民族传统习俗、有关民族的发展史等,积极充电弥补民族知识的欠缺;所有社区干部要全面掌握各少数民族的禁忌、饮食特点、风俗习惯、历史沿革等。

除了“书本学习”,社区干部经常和少数民族居民以及辖区企业内的外来务工少数民族代表召开研讨会,一起交流探讨如何在社区更好地开展民族活动,探索民族工作的新途径。

一系列学习后,社区干部对民族政策、民族文化等都如数家珍。在此基础上,社区还要求干部们对少数民族日常用语进行学习,并聘请精通少数民族语言的志愿者为社区临时工作人员,进一步提高与少数民族居民沟通的能力,提高服务少数民族居民的能力。

013.jpg

文化共享美美与共

在民族团结的大背景下,居民们互相尊重,互相分享。社区党总支书记刘俊透露,除了“一家亲”工程,社区还开展了文化共享工程,让居民有更多“获得感”。

多年来,社区一直坚持“党建促进发展,文化构建和谐”的工作理念,针对辖区少数民族居民聚集的特点,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健康、积极向上、精彩纷呈的民族文化活动。

以这些活动为载体,各民族居民充分参与到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中来,主人翁意识得到了显著提升。目前,社区比较特色的是“四点半课堂”和“文化活动室”两个文化活动平台。平时,社区还不定期组织少年儿童和居民开展各种才艺比赛,创新民族文化活动方式;经常性地组织社区居民群众开展文艺演出活动,通过组建合唱团、舞蹈队、健身队等多支文艺宣传队伍在辖区内推广红河广场舞等健身活动,吸引带动辖区甚至是周边社区的居民群众广泛参与。

王艾云也是社区文化活动的积极分子。她和社区一群喜欢唱歌跳舞的朋友,成立了合唱团和舞蹈队,组织文艺活动。合唱团和舞蹈队的队伍逐渐壮大起来,在蒙自也小有名气,合唱团到北京参加星光大道节目展演,还载誉而归,获得了1个一等奖、1个三等奖和2个优秀奖的好成绩。

“我们非常感谢社区工作人员,他们力所能及地给予我们支持,让我们的文化生活多姿多彩,老有所乐!”王艾云表示,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动下,合唱团和舞蹈队也加入了关爱生命、文明出行等各种公益演出中,“我们要积极为社区的团结和谐出力!”

014.jpg

“网格化”精细服务管理

在提升领导干部能力的同时,社区也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思维,做好服务管理工作。正如刘俊说:“社区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只有用心做好服务,才能把社区办成民族团结之家!”

考虑到各民族杂居的情况,光明社区按照便于联系、便于组织、便于开展活动的原则,将辖区划分为16个网格,组建了网格服务管理队伍。网格服务管理队伍的成员以社区党员、居民骨干、社区民警等为主,他们熟悉网格居民情况,也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

网格服务管理队伍的主要工作是协助社区做好社情民意收集、国家政策宣传、治安防范、房屋出租户与流动人员管理、纠纷调解、民生保障等。

每季度,社区召开一次网格议事会,通报情况、交流经验,保证社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015.jpg

通过这种方式,光明社区把服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辖区内的单位、居民小区、商业网点全部纳入网格,实现了社区服务管理工作全覆盖。

迄今为止,社区无一例因民族矛盾或调解不当引发的上访事件,各项整治工作运行顺畅。整个辖区内洋溢着民族大团结的良好氛围。

如今的光明社区,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风华正茂的青少年学生,从定居社区的艺术家到普通打工仔,从单位干部到普通的居民群众,人们格外关注、踊跃参与社区的民族团结示范创建活动。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大大提升,各族居民都有了家的感觉。

刘俊告诉我们,下一步社区还将“加码发力”,提升社区各族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他说:“社区‘两委’班子将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加倍努力,用周到的服务和贴心的关怀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全力推动社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同时,还将积极带动居民自觉参与到维护民族团结进步中来,成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参与者、建设者和维护者。”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婆娑世界
大美云南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  城市民族网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