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佤族艺术观实践价值研究

观点

文  /  临沧市社科联佤族文化研究院  雷红莲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经过长期探索实践,以传统文化、节庆等各种社会活动为基础,佤族创作形成了一系列的艺术表现形式,形成了“根脉、崇敬、尚美、乐观、和谐”的艺术观,对于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根脉”理念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从古至今,佤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实践运用佤族艺术观“根脉”理念,就是要引导和教育佤族群众把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放在第一位,强化“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三个离不开”教育,引导佤族群众深化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实现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把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殷殷嘱托,扎根在思想上、实践在行动上、落实在成效上,更加凝聚起守护边疆、建设边疆、维护团结的磅礴动力。

“崇敬”理念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佤族认为万物皆有灵,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关系,对待天地自然采取的是一种敬畏的态度。特别是佤族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始朴素生态观,客观上起到了保护生态的作用。如植物崇拜保护了植被、森林,动物崇拜维护了自然界生物链的平衡,山石崇拜保护了水土,避免了水土流失和泥石流发生,江河湖泊崇拜保护了水资源,保障了水利和农田灌溉等等。实践运用佤族艺术观“崇敬”理念,就是要教育引导佤族群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循环经济,维护良好生态环境,使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使佤族聚居区创建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区。

“尚美”理念助推美丽家园建设

实践运用佤族艺术观“尚美”理念,就是要教育引导佤族群众既要自信地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地欣赏别人创造的美,这样将自己之美和别人之美拼合在一起,就会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在美丽家园建设中,植入佤族优秀传统文化,扮靓佤族村寨,使佤族民居更具有吸引力、影响力,成为点缀边疆的多彩明珠。挖掘开发佤族民族特色食品,全面助力发展乡村旅游,全方位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让佤族群众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让佤族同胞共享经济发展的红利,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乐观”理念助推民族团结

中国共产党带领佤族人民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第一次千年跨越。佤族唱着《阿佤人民唱新歌》,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2020年与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佤族人民同其他民族一道迈进了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二次跨越。实践运用佤族艺术观“乐观”理念,就是要教育引导佤族群众充分认识现在的美好生活是中国共产党给的,繁荣发展局面是边疆各族群众共同创造的。牢固树立“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心向党、心向国家,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携手迈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和谐”理念助推边疆治理

佤族强调团结和谐,人与自然要和谐,人与人之间要和谐,人自身的各个部分要和谐,各民族之间要和谐,婚姻关系要和谐等。实践运用佤族艺术观“和谐”理念,就是要教育引导佤族群众讲公平、讲正义、讲诚信,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切实提升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责任编辑  刘笑)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