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 青春热血的春城丰碑

人物
文 / 董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在考察云南重要讲话中强调,“云南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有很多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多位早期中共云南地方党组织领导人在云岭大地上献出了他们宝贵的、年轻的生命,把青春和热血镌刻在云南历史的丰碑上。1930年7月26日,中共云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平楷和军运领导人张舫在昆明被秘密杀害。1930年12月31日,反动派将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王德三,省委宣传部部长张经辰,省委委员、云南第一位党组织书记吴澄,省委委员、共青团省委书记李国柱杀害于昆明。他们在春城大地上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云南革命史上最壮丽的篇章。牺牲时,刘平楷28岁、张舫和王德三32岁、张经辰27岁、吴澄30岁、李国柱24岁,他们牺牲时的平均年龄还不到29岁。

刘平楷

李国柱

王德三

张舫

张经辰

吴澄

“回顾我跟随共产党走过的这些年,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刘平楷(1902—1930.7.26),男,汉族,云南彝良县人,1922年赴北京求学,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河南信阳地委书记、中共南京地委书记、中共上海沪东、闸北区委书记、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中共满洲临时省委书记兼军委书记、中共满洲省委常委代理省委书记。1929年秋,刘平楷被派回云南工作,任中共云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在省委书记王德三赴滇南工作期间,负责处理省委日常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和早期有影响的地方领导人之一。

1930年4月底,刘平楷被捕后,敌人以高官厚禄引诱他,刘平楷鄙视地说:“谁稀罕当你们那种坑人害民的官!”敌人又以死来恐吓他,刘平楷大义凛然地说:“大丈夫不怕死,为何以死惧之!成全我一个烈士的美名,不也好吗?”敌人想从他嘴里得到党的机密,对他残酷刑讯逼供,刘平楷视死如归,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的信念,始终严守党的秘密。他还把监狱当战场,是狱中斗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他鼓励狱友们保持革命气节,不要被敌人的淫威吓倒,他写了狱中学习提纲30条,组织大家学习,并亲自讲授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自己在革命斗争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刘平楷对看望他的亲友说:“我从赴京求学到现在,奋斗了整整八年,八年心血不甘付于一朝,本想继续奋斗,但反动派凶狠残暴,扼杀革命,我为保持党和自己的清白,决不苟且偷生。回顾我跟随共产党走过的这些年,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敌人问“你有多少人”,他回答“普天下都是”

张舫(1898—1930.7.26),男,汉族,云南南华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0月,中共云南省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蒙自查尼皮召开,张舫被选为中共云南临时省委常委,分工负责军运工作,成为中共云南地方组织中最早从事军运的领导人之一。

1930年5月8日,由于叛徒出卖,张舫在昆明被捕。被捕后,敌人使出各种招数,幻想使这位黄埔四期毕业的共产党人屈服,面对敌人的软硬兼施和严刑拷打,他无所畏惧,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革命意志、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敌人问他:“张舫,你是不是共产党的代表?”

他回答:“是。”

敌人又问:“是不是红军的政委?”

他回答:“是。”

敌人再问:“你有多少人?”

他回答:“普天下都是。”

敌人说:“像你这样的人才,在我们这边是绝不会亏待你的,只要你写一张悔过书就行。”

张舫义正辞严地说:“我有什么‘过’?有‘过’的是你们!”并严厉痛斥了国民党反动派残酷地杀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种种祸国殃民的罪行。

“儿现时只有拿定主张,把身子献给人类了”

王德三(1898—1930.12.31),原名王懋廷,男,汉族,云南祥云县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秋,经党组织派遣到陕北地区建立共产党组织并任陕北特支书记、陕北地区党团混合地委书记。1925年秋,王德三完成陕北建党任务后,奉调回北京大学继续复学就读。1926年初,受党的委派到广州黄埔军校第四期担任政治教官。1927年2月,受党组织指派回云南开展革命工作,历任中共云南特别委员会书记、临时省委书记、省委书记,代表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930年11月,由于叛徒出卖,王德三被捕,云南当局曾许诺用厅长等高官厚禄利诱,也曾用严刑拷打逼供,王德三都没有屈服。他在遗书中告诉父亲:“你的儿子是人世上最刚强、有志气的人,他只知道人类、只知道社会,没有一点自私自利的习气。不独你的儿子自己相信,人们都把他看待成一个有志节有能力的人物。”面对刽子手的屠刀,他坦荡自如,视死如归:“儿自信不有做了什么对不起父亲,对不起人类的事情。儿非病死短命,是被人压迫去成仁就义。从表面看来,父亲活生生的儿子,儿媳最亲爱的丈夫,纪儿最伟大的父亲,被人夺去,是最可悲恸的事情。可是,父亲是最达观的人,古言说:‘人各(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儿已处此境地,如果要偷生苟活,那就要做出些无廉耻的事情,那时你儿子又有什么脸在人世上?天下人听见云南就要骂王懋廷是个无耻的人;……儿现时只有拿定主张,把身子献给人类了。”“父亲和儿媳,你们看了这信,可以知道我为什么忍着心离开你们!……我希望儿媳、纪儿和侄儿们,勇敢地去做一个人!他们的丈夫、父亲和叔父学问很浅,性情偏执,可是他是一个真正的‘人’,值得他们永久纪念的!”

“党和祖国需要我们,我们就应该回国”

张经辰(1903—1930.12.31),男,汉族,云南禄丰市人,1925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北大党支部书记,北大第四届学生会主席,中共云南省委委员、省委宣传部长、代理书记等职。

1930年5月,由于叛徒出卖,省委机关多处被破坏,为了取得中央对云南工作的指示,张经辰代表中共云南省委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上级党组织考虑到云南形势日趋严峻,建议他不要回云南,但张经辰放心不下中共云南省委机关和战友的安危,于10月中旬绕道香港,几经周折回到云南,完成了护送文件与活动经费的任务。虽然形势险恶,但张经辰充满必胜的信念,到各联络点了解情况,召开各种会议研究工作,晚上则与爱人将带回来的文件显影抄写下来,再进行印刷,把中央指示传达给王德三等负责人。正当张经辰不顾生命危险忘我工作的时候,不幸落入敌人魔掌。被捕后,面对各种威逼利诱,张经辰一言不发,当场写下了一篇长达数千言的绝命书,他大义凛然、慷慨陈词:“我既是一个共产党员,就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哪怕狂风暴雨,骇浪惊涛,哪怕威胁利诱,甜言蜜语。我这铮铮铁骨,不会有所动摇。你们要杀就杀,何必多问。”

“一个共产党员的生活就是战斗的生活”

吴澄(1900—1930.12.31),女,汉族,云南昆明市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云南第一个地方组织——中共云南特别支部书记,云南妇女运动的杰出领导者。

1930年12月,吴澄、李国柱同时被捕,入狱后,面对严刑拷打毫无惧色,吴澄对难友说:“一个革命者要有牺牲自己的精神,才会敢于革命!”她鼓励难友不要消极坐牢,要积极斗争。她说:“一个共产党员的生活就是战斗的生活,不坐牢时搞革命,坐了牢还是要搞革命。在这人间地狱里,更要以百倍勇气和敌人斗争,敌人摧残我们,要我们死,我们就要想办法不让他们摧残,争取活,看他们被人民革命推翻的下场。”同时她也做了最坏的打算,她把对革命忠诚之心、对爱人忠贞之情,饱含在送给李国柱的一缕青丝和一块用血染成红心的手绢之中。

“凭我们不平之血的飞溅,把全世界来涂染遍”

李国柱(1906—1930.12.31),男,汉族,云南巧家县人,1924年底在昆明创建了进步组织云南青年努力会,192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共青团云南特别支部书记。192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云南省临委委员、省委委员、共青团云南省委书记,兼管滇东、滇北地区党的工作,是云南青年运动的杰出领导者。

1930年5月,云南党、团省委机关均遭到严重破坏,形势十分险恶,但是他和妻子、省委委员吴澄不顾个人安危,仍然继续在昆明坚持工作,组织发动青年学生开展革命斗争。1930年12月上旬,李国柱与吴澄同时被捕。敌人的淫威和利诱都没能动摇他们坚定的革命信念。1930年12月31日,吴澄和李国柱这对革命夫妻,互相勉励着昂首走向了刑场,用鲜血和生命实践了他们生前表达的豪情壮志:“凭我们不平之血的飞溅,把全世界来涂染遍!”“看啊,狂风暴雨中,持着那面红旗的,便是我们少年战士!”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安阳市考察时强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昆明是一座拥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历史文化名城,在这片红色热土上,革命先辈们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斗争,浴血奋战,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100多年来,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红色根脉历久弥新。革命先辈们在昆明播下的革命种子,在盘龙江畔已经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那一场场史诗般的宏伟壮举,铸就的伟大精神今天仍在美丽的滇池之畔荡气回肠。“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责任编辑  刘笑)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