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各界同参与 只为水清鱼儿欢——云南迪庆州及毗邻州市合力筑牢 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田野

总书记的话:

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

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

长期以来,云南迪庆州深刻认识金沙江生物多样性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增强保护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切实把金沙江土著鱼类保护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保护好各民族共有共享的长江母亲河生物资源,持续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一、背景情况

迪庆州,云南省辖民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藏、川三省区交界处,有汉族、藏族、傈僳族、纳西族、白族、彝族等民族,水资源总量为112亿立方米,境内金沙江为长江上游,在迪庆州境内流经了3县(市)的11个乡镇58个村,干流流程为430公里,流域面积16472.8平方公里,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战略资源储备区。全长3000多公里的金沙江,穿越崇山峻岭,有无数逐水而生的人口、村落,流域面积5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长江流域面积26%。

金沙江土著鱼类曾是沿岸各族群众共有的集体记忆,经2000年初期调查,金沙江是我国鱼类资源最丰富的河流之一,流域有各种鱼类75种左右,其中土著和易危鱼类20多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金沙江土著鱼类身价“飙升”,为了牟取经济利益,部分渔民采用了竭泽而渔的捕捞方式,金沙江众多独特的土著鱼类等水生物资源面临绝迹的危险,土著鱼类资源保护已刻不容缓。迪庆州及毗邻州市以“政”“民”同心为抓手、以协同共治为核心、以上下联动为目标,全力以赴开展金沙江生物多样性保护。

二、主要做法

(一)“政”“民”同心,推进金沙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力量不断加强。

2018年,云南省颁布实施了全国第一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为保护金沙江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法律支撑。2013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启迪下,迪庆香格里拉金沙江土著鱼类恢复保护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创始人开始组织亲朋好友、公司员工,在香格里拉上江一带开始金沙江土著鱼类保护工作。2015年,在迪庆州的支持和指导下,协会正式成立,现已有来自汉族、藏族、彝族、傈僳族等20余个民族的会员500余人,长期安排巡护员在金沙江开展巡护宣传。目前协会保护范围从最初的金沙江干流香格里拉尼西幸福村河口到虎跳峡江面范围扩展到了迪庆州及毗邻州市境内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的干流和支流,覆盖金沙江干流1000公里及支流,澜沧江干流500公里,怒江350公里干流及支流,黑潓江341公里干流及支流,龙川江167公里干流及支流。保护范围涉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丽江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山市。协会累计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其中发放举报奖金200余万元),建立非法捕捞举报奖励制度,专门设立2部举报电话,并对举报者给予3000元到10000元不等的奖励。

协会的“护渔”行动渐渐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认可和支持,与迪庆、丽江等地的渔政、公安部门和乡村组织展开联动,共同在金沙江两岸巡逻,配合渔政、公安部门共清缴网具13891张、地笼4976个、电鱼器近260台,为金沙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民间协会组织的力量。协会还成立了有324名成员的公益群,成员们日复一日、乐此不疲地发着1元的红包,靠着从各族群众中汇聚的“1元钱”点滴涓流,成功组织了5场金沙江土著鱼类增殖放流活动。迪庆州社会各界积极参加增殖放流活动,境内水电站、民间协会、寺庙僧侣、保护生态环境人士等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每年共同增殖放流的土著鱼类均在80万尾以上,2023年开展增殖放流活动13次98.36万尾,为金沙江土著鱼类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注入了新鲜血液。

在政府、村镇河长、渔政、公安等多方力量协同合作下长江上游金沙江段生态系统逐渐得到恢复,让土著鱼儿们安全回家后还能一直在母亲河中安全、幸福地生活,金沙江及主要支流鱼类资源可持续发展和永续利用的社会保护力量不断形成。

(二)协同共治,形成保护长江上游生物多样性跨区域合力。

金沙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契合了各族群众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的心理认同,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香格里拉”人文之美。由于金沙江流域广、支流多,开展渔业监管工作的渔政部门人手少、战线长,护渔工作非常繁重,不从杜绝竭泽而渔的捕捞方式入手,仅靠增殖放流,不能从根本解决金沙江土著鱼类面临灭绝的问题。

迪庆州2020年开始先后与丽江市、四川省甘孜州签署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联合渔政执法行动协议。四川省凉山州、甘孜州和云南省迪庆州、丽江市、大理州、楚雄州6州市同处金沙江流域,彼此既是山水相连的“好邻居”、人文相亲的“好伙伴”,也是血脉相连的“好兄弟”,长期以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与往来。随着协会在金沙江流域不断开展“护渔”行动,成立专职巡护队,加大对沿江区域的宣传、巡护力度,联动会员,协助专家、协会、企业推动民间科学恢复土著鱼类、筹款护渔、组织公益活动等,形成了“整合资源、科学方案、公众参与、社区为本”的金沙江土著鱼类保护模式。

各族群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不断增强,保护长江上游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法律意识不断提升,更加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护渔”行动中,形成了以协会为纽带、毗邻州市各族群众共同参与的“护渔”联盟,在“护渔”行动中促进了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不断增进各民族间的了解和认同,“护渔”行动已成为凝聚各族群众共识的“大熔炉”。来自各民族、各州市的钓鱼爱好者、村民小组长、村民及曾经的捕鱼人、电鱼人2000余人主动加入到协会志愿者的行列中来,共同开展土著鱼苗放流、入户宣传、张贴标语、监视江面、提供线索、劝阻和举报违法行为等“护渔”行动,杜绝发生“电毒炸”渔政案件,竭力保护好金沙江母亲河的生态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成为了保护金沙江生物多样性的“眼睛”,为金沙江土著鱼类营造了良好的栖息繁衍庇护所,以实际行动保护好土著鱼类这一各族群众共有的美好记忆和深刻印象,激活促进各民族紧密联系的精神密码,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提供了有效接入点。

(三)上下联动,金沙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助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转好。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长江独特的生态系统对维持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基因保护库,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迪庆州各族群众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保护金沙江生态环境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推动金沙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全国、全省各族人民共同守护长江上游的生态安全,有效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金沙江鱼类资源明显恢复,为支持民族地区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作出担当和贡献。一方水土养一方鱼、家乡人守护家乡鱼,协会每年在金沙江沿江上千公里沿岸组织民众和保护机构放流30万尾以上的土著鱼苗,促进金沙江生态链不断恢复。

金沙江沿线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各族群众对金沙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越来越高,自觉采取了更为环保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金沙江沿线逐步恢复了“天上有鸟,林中有兽,水中有鱼”的美好画卷。2023年在国家级、省级渔业监测断面开展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共6期,采集到长江水系土著鱼类17个品种,样本1772尾,较2022年的15种增加了2个品种。自2018年至今每个冬春,金沙江沿江多处都会有大白鹭、秋沙鸭、黑颈鹤、鱼鹰、灰鹤、赤麻鸭等候鸟在江滩上停留捕食。金沙江流域内土著鱼类种类和数量都呈逐年上升趋势,通过长江上游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向长江施加正面影响,让水生生物资源在长江流域江河湖泊中从“休养生息”到“生生不息”,促进长江生物多样性呈现恢复向好趋势,助推长江整体生态环境水清鱼丰生态美。如深受各族群众喜爱的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种群数量从2012年的1045头增长至2022年的1249头,首次实现历史性止跌回升。上流“清”才能下游“净”,通过长江流域公益组织的多方合作,推动科学放流项目在长江流域的整体影响力持续扩大,各族群众共同拯救濒危鱼类,助力长江多样性保护,谱写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篇章。

迪庆州及毗邻州市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保护理念,以保护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为目标,通过长期不懈的保护和宣传教育,各族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得到不断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各族群众积极参与金沙江多样性保护,逐渐形成人人参与和支持的良好氛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已经根植于各族群众内心。

【经验启示】


金沙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是一项利生态、利民生、利长远的好事,也是一项长期、光荣、艰巨的任务,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迪庆州以金沙江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努力打造“水清岸绿、鱼群满江”的美丽金沙江,不断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宝贵经验。

(一)凝心聚力推进金沙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质增效。迪庆州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企业公司、环保人士等社会各界人士的作用,激发各族群众共同守护共有共享的美丽家园的内生动力,形成了共同保护金沙江生物多样性的庞大队伍,汇聚全社会力量助力金沙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各民族共同守护金沙江土著鱼类,在向共同目标努力奋斗的过程中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在金沙江生物多样性不断恢复的同时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二)精诚协作推进金沙江生物多样性保护系统联动。四川凉山、甘孜,云南迪庆、丽江、大理、楚雄6州(市)各族群众自发形成事实上的“护渔”联盟,加强跨区域生态协同保护,保护好金沙江沿江各族群众最熟悉的土著鱼类,守护好一江清水,爱护好一方生灵,守护好金沙江沿江各族群众共有的美好回忆。土著鱼类从“消失”到“重现”,越来越多的鱼儿回到各族群众的视线中,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不断恢复,形成促进金沙江沿江各族群众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三)以小促大助推长江整体自然生态系统质量不断提升。迪庆等地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各族群众坚定不移、主动作为共抓长江上游生物多样性保护,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从“护渔”拓展到“护生态圈”,在波涛汹涌的金沙江描绘出山清水秀鱼儿欢的秀美画卷。不断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各民族赖以生存的一江清水,不断提升金沙江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助力长江这一各民族的母亲河整体自然生态系统持续向好转变,切实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为促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贡献力量。

(本栏目稿件选自《正确民族观实践典型案例汇编》)

(责任编辑  刘瑜澍)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