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 - 今日民族2022年第10期
P. 7
ETHNIC TODAY 03
中央做出了深邃的战略思考。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 的命运共同体,引领各族人民团结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宏阔视野、远见卓识和雄才伟
略,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形成了习近
三、引导各族人民积极投身脱贫、小康和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共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伟大荣光,不断增强作
审古今之变、察时代之势,思想之光一旦迸发,便熠
为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的归属感、自豪感和使命感。
熠生辉——
2014 年 9 月,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积极培 “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把“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 新时代推进伟大事业的历程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体的思想基础”作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 识的伟大实践。
要内涵加以强调。 2013 年 11 月,湘西苗寨十八洞村。面对素
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 未谋面的来客,苗族大姐石拔三问:“怎么称呼
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 您?”“ 我 是 人 民 的 勤 务 员。”习 近 平 总 书 记 说。
论断的提出,把准了新时代增强中华民族认同度、凝聚力 寻常话语抵人心,“人民”二字重千钧。“人民是历史的
的命脉。 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以人民心为心,成就了百年大
2017 年,党的十九大正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党的辉煌,也决定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各族人民,
意识”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遵循。 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之路。
2021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 21 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奋进的中国又到了一个历史
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 关口: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而铸牢中华民 中国共产党必须带领各族人民冲刺,再冲刺!
族共同体意识,正是这条正确道路在新时代最鲜明的标志。 前路,关山万重。截至 2012 年底,尚有 9899 万农
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 村贫困人口,比全球 90% 以上国家的人口都多。集中连
与共”作了精辟论述: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 片特困地区有 14 个,11 个位于民族地区或包含民族自治
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地方,“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都在民族地区。
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的意义,习 2018 年春节前夕,大凉山腹地。习近平总书记顶风
近平总书记用“四个必然要求”作了系统阐释:维护各民 冒雪,来到四川昭觉县,与彝族群众围坐火塘话增收。“我
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 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各族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
求;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 活”“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
然要求;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话语铿锵,闻者动容。
思想之伟大,正在于应历史之变、解时代之问、答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诺言如
民之问。 山,九鼎之重。从白山黑水到茫茫草原,从天山南北到雪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域高原,炕头上、院坝里,询饥饱、问冷暖,习近平总书
体意识,才能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底气。 记十几次深入民族地区,亲自挂帅、亲自部署、亲自督战。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 , 只有铸牢中华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使命在
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定力。 肩,夙夜在公。精准扶贫,300 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
回望中国历史,中华民族在处于最孱弱的时期也没有 扎根一线,一人不脱贫、一天不脱钩;东西部扶贫协作,
分崩离析,靠的就是大一统的历史传统和高度的国家认同, 30 个民族自治州全部纳入结对帮扶范围,“北京医生”“上
靠的就是国土不可分、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理念。 海老师”“广东老板”活跃在西部山乡。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刻回答新时代 以非常之举战非常之役,以短短数载成千年之功。卫
党的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擘画民族团结进步事 星的独特视角见证了这一变化:西部地区的夜光越变越亮,
业宏伟蓝图,正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 分布在青藏高原及边缘地带的“三区三州”绿色在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