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食花传统 与云南少数民族 的清欢之味——读《云南少数民族食花揽萃》

家园
文 / 昆明学院 李卓昀 指导老师:闫宁

以花为食, 古已有之。中国古代的食花传统始于先秦,《楚辞》中“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指的是以菊花为食;“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则是把蕙兰蒸制成食物。云南作为“植物王国”和“天然花园”,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云南的食花习俗充分体现了“花枝不断四时春”的环境特点,运用别具民族特色的烹调制作方法将食用鲜花制成各类花食,形成了绚丽的食花文化。

在某种程度上,“食花”不仅意味着一种饮食文化习俗, 更与云南少数民族对生命的理解和审美趣味有着密切的关联。宋建峰的《云南少数民族食花揽萃》(云南民族出版社,2023年)为我们展示了云南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食花方式与习俗,该书不仅仅是一本食谱, 更是一本传达云南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佳作。

食花揽萃cover.jpg宋建峰  供图

在《云南少数民族食花揽萃》中,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以“清”来形容花的例子:“石榴花清香中略带一丝丝苦涩,滋味特别而隽永……仿佛是青黄不接的季节里生活显出的清淡与略略苦涩”“木棉花馨香清淡”“粘菜花……作为家人春天聚餐时的山茅野菜,防病治病,尽享春天的清香甜美气息”。“清”,指花的味道清淡纯粹, 不掺杂其他。为了保留住花清淡的口感,突出花自身的香味, 花馔大多没有复杂的加工, 也不人为加入过多的调味品以免扰乱食物本色的味觉体验。对于花馔的这一特点, 《云南少数民族食花揽萃》里可以看到大量保留花本味的做法, 如“清炒”“清蒸”等。在花馔中, 体现出了清淡饮食的观念,而清淡又折射出云南少数民族对于生命及其养护的理解。食花,食的不仅是花清淡的口感,更是寓于饮食之内的“道”与“味”。

“道”即养生之道,食花是养生的具体方式之一。“清”的饮食思想不仅包括食物味道的清淡、纯正, 还包括饮食要简单、清俭,尚“清”的饮食口味于健康大有裨益。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 花是植物的精华、最有生命力的一部分。上古先民们认为花与生命之间有神秘的联系。屈原《九歌·云中君》反映了楚地祭神时沐浴兰汤的宗教仪式, “浴兰汤兮沐芳, 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 烂昭朝兮未央。謇将憺兮寿宫, 与日月兮齐光”。 魏晋之际,随着道教的兴起和对花卉养生治病功效的深入认识,花卉的养生保健价值逐步受到道家和世人的重视。《养小录》就曾收录了牡丹、兰花、玉兰等20多种鲜花食品的制作方法,较为重视食花养生: “凡食芳者,必鲜且洁,洁而不极丰,意念良安耳。遵生颐养,以和与身。日用饮食,以为尚也。”

以花入食不仅因为其绚丽的色彩、美丽的外形、馥郁的芳香能刺激人们视觉、嗅觉、味觉,增进食欲,而且许多食用鲜花还具有“药食两用”的养生之效。《云南少数民族食花揽萃》中提及的许多食用鲜花都有此功效:芭蕉花“清热平肝,化痰和胃,是各少数民族清热解暑增进食欲的食疗良方”、白杜鹃花“润肺清喉、益气宁神、祛风湿、解疮毒”、山茶花“可凉血止血,具有解毒清火、润肺养阴的药理作用”……

周武忠在《花与中国文化》中提到“中国的花文化,貌似以花为中心,其深层实则仍是以人为中心的”。云南少数民族的食花行为也是如此,“清”不但可以指饮食的清淡、自然的本味, 还可以用来指日常生活情趣的清雅。它不仅体现在饮食与养生中, 还通向尚“清”的生活趣味。食花可以说是生活的艺术化, 或者说是在日常生活行为中引入的审美维度。《云南少数民族食花揽萃》中的少数民族顺应时节,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依照时令气候赏花食花,调养身心,还将爱花食花与生活艺术化地联系起来:“每当油菜花开,人们纷至沓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油菜花文化节,赏花、食花、晒花,共同欢庆”“节日来临,家家户户都要做五色糯米饭……以示生活美好,充满着民族地方情趣”。

云南少数民族用独特且富有雅趣的文化方式来表现自己, 他们喜花的日常行为具备审美底蕴, 世俗人生也有了超越性。食花是云南少数民族清雅生活的一部分, 以花馔为代表的“食清”追求来自“清”的人生、“清”的心灵。“清”并不是对世俗人生、日常生活的否定, 而是超越。它在“物质—欲望的生活”与“社会—伦理的生活”的基础上, 为日常生活引入了“审美—精神的生活”的内涵, 并把这种“审美—精神的生活”,标举为人生的至乐、生活的真谛。同时, 这种“审美—精神的生活”的要义, 并不在于毫无节制地释放欲望、营求外在功利, 而是主张在日常生活之内,对常行日用所具有的审美和精神品质进行纵深的开掘和体验。宋建峰老师的著作不仅带读者领略了云南丰富多彩的食花习俗,更展现了云南少数民族食花传统中的文化内涵。

人间有味是清欢。云南少数民族中普遍存在的食花现象,是他们在彩云之南这片高原沃土上,在千百年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的生命历程中,对其生存空间内现有食物的自然选择结果,关联着一系列审美、文化和精神的命题。

赏花,是眼中的相识。食花,是腹中的相知。清欢,则是包括云南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所共创共享的一种饮食审美和文化意趣。

(责任编辑  纳梦月)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