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红河哈尼梯田:书写在大地上的恢宏史诗

关注
文·图 / 特约通讯员 沈海滨

你也许无法想象,在中国约20亿亩的总耕地面积中,居然超过1/4都是梯田。中国不仅是全球梯田面积最大的国家,还是全球梯田类型最多、分布区域最广的国家。尽管梯田的踪影遍布全球,但中国千百年来的农耕智慧,把梯田发挥到了极致。位于云南红河州的哈尼梯田,总面积超过100万亩。层级从上到下多达3000余级,最大垂直落差2000余米。如果想从山脚的梯田,走到最高处的梯田,相当于攀爬一次华山。从远处眺望密密麻麻的曲线,令人有着无比的震撼之美!

22381711024578.jpg红河元阳县云端的梯田

这些梯田是绵延起伏的风景,是重塑山地的艺术,更是山地之中无数老百姓奋斗千年的史诗。2013年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红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这里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当地人民利用这种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创造出了震惊世界的农耕文明奇观。据悉,红河哈尼梯田至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这里的梯田规模宏大,绵延了整个红河南岸的元阳、绿春、金平等县。1995年法国人类学家欧也纳博士来元阳观览老虎嘴梯田,面对脚下万亩梯田,他称赞道:哈尼梯田是真正的大地艺术,是真正的大地雕塑,而哈尼族就是真正的大地艺术家!

22401711024581.jpg人间奇观——红河梯田湿地美景

元阳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元阳境内的所有的梯田都修筑在山坡上,梯田坡度在15度至75度之间。以一座山坡而论,梯田最高级数达3000级,这在中外梯田景观中都是罕见的。多依树梯田是日出最佳观赏地,无论拍照还是看景都非常合适。多依树三面临山,一面坠入山谷,常年云雾缭绕。老虎嘴梯田的坡度相对较陡,当冬春交接天气晴朗时,梯田会呈现出两匹奔腾骏马与藏龙卧虎的图案。

22371711024577.jpg红河哈尼梯田春光一片

这里的房子随山势而建,错落有致。远远望去就像一朵朵蘑菇,散落在这万亩梯田里,浑然天成。

无论登上元阳哪一座山顶,都能看到充盈在大地之间的,那如山如海汹涌而来的梯田。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

元阳梯田是哈尼族人多年来生生不息“雕刻”的山水田园风光画。一座座的“田山”,仿佛就是一部非文字的巨型史书,直观地展示了哈尼先民在自然与社会双重压力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22391711024580.jpg

哈尼族多数住在半山腰,海拔在1000米到2000米以上,房屋建筑有茅草房、蘑菇房、封火楼、土掌房、干栏房等。“蘑菇房”,顾名思义,就是房子的形状如同蘑菇。如此可爱的房子,在童话书与动画片里并不少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房子真正存在吗?答案是真正存在。蘑菇房是云南红河州元阳哈尼族人民的传统住宅。当你来到元阳梯田时,你会发现,一座座蘑菇房与巍峨的山峰、迷人的云海、层层叠叠的梯田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壮丽多姿的画卷。

蘑菇房的墙基是用石料或砖块砌成的,地上地下各有半米,在其上用夹板将土舂实一段一段上移垒成墙,最后屋顶用多重茅草遮盖成四个斜面。蘑菇房一般分为三层:最底下的一层用来养牲畜,堆放谷船、犁耙等农具;顶层则做仓库,用以置放粮食柴草之类;而中间楼板层就是主人住的地方了,做饭、休息、会客均在此层。这样的房子不仅玲珑美观、独具一格,而且经久耐用,在我国民居文化中独树一帜。哈尼蘑菇房因其特别的结构形式,具有良好的保温散热性能:即使是寒气袭人的严冬,屋里也会暖融融的;而在赤日炎炎的夏天,里面却十分凉爽。

22361711024576.jpg

(责任编辑  刘笑)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