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加强民族地区干部队伍建设 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

关注

【编者按】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努力建设一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民族地区干部队伍,确保各级领导权掌握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手中。”为新时代加强民族地区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2023年以来,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要求,省委组织部、省民族宗教委等部门高度重视民族地区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实施民族地区干部培训工程,坚持把民族地区干部培训纳入全省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依托在线学习学院、干部培训教育基地等培训机构,积极探索符合民族地区干部教育培训特点的方法和途径,加强对民族地区干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平安建设等方面的能力素质培训,不断增强民族地区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为推动新时代云南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本刊与《民族时报》社共同策划推出两期培训报道,以飨读者。

持续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走深走实——2023年第一期全省少数民族村干部培训班开班

  文·图  /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马新焕

5月23日,云南省民族宗教委举办2023年第一期全省少数民族村干部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本次培训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持续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走深走实,达到以学促信、以学明理、以学增智、以学践行的目的。

消息.jpg

开班动员

夯实党在边境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提高基层干部的能力素质是关键。省民族宗教委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今年是连续第十三年举办全省少数民族村干部培训班。2021年以来,少数民族村干部培训工作被纳入全省基层干部培训计划。

本次培训为期3天,以持续推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为首要政治任务,组织了全省40名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等基层民族干部参加培训。受邀的省内有关专家、学者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案例,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深入地向基层一线民族干部进行宣讲,并与参训人员进行互动交流,解答乡村振兴和民族地区村寨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培训,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化为指导乡村振兴实践的强大力量。

此次培训班共举办3场专题讲座,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吴瑛、省民族宗教委原一级巡视员盘艳阳、云南农业大学原副校长孙海清分别围绕主题做专题辅导。

在25日的现场教学环节,全体学员前往昆明市西山区百草村、青鱼湾村、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进行参观学习。海口街道青鱼社区青鱼湾村在社区党委的带领下,秉承“不等不靠不要”的思想,把一个“烂泥塘”变成“水乐园”,成为远近闻名的共同富裕的典范;百草村居民小组立足毗邻滇池的自然优势、靠近主城的区位优势和历史悠久的文化优势,带领群众打好“生态牌”“产业牌”“文化牌”,实现了滇池保护治理与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与特色产业发展、优秀文化传承与乡村文明善治的良性循环,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云南民族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是云南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施“枝繁干壮”工程的重要平台;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融入了中华民族近代革命史、中共党史、民族救亡史、新中国史的壮阔长卷,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革命斗争精神和红色基因。

“这次培训立足本地,主要考虑党建引领、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3个方面因素,4个现场教学点各有侧重、各有特点。广大学员要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带着问题学,奔着差距学,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省民族宗教委研究室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培训,让少数民族村干部既有理论收获,又有感性认识,在今后的实践中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努力争做“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民族地区好党员、好干部,努力在推动云南的乡村振兴中体现新担当、作出新贡献。

持续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2023年第一期全省少数民族村干部乡村振兴专题培训侧记

文·图  /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马新焕

孟夏草长,花开五月;万物竞茂,于斯为盛。

5月23日,来自全省各州(市)的40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等干部跨越山水,共聚春城昆明,接受为期3天的2023年第一期全省少数民族村干部乡村振兴专题培训。专业的专题辅导、直观的现场观摩、热烈的座谈交流……在别开生面的“课堂”里,各族学员在学思悟践中充“电”蓄“能”,在交往交流中互鉴融通,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指导乡村振兴实践的强大力量,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GetAttachment (3).jpg

学员现场体验

明确目标  突出导向奔着成果学

5月24日上午9时,在云南省党政干部培训中心勤学厅里,随着省民族宗教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熊国才的讲话,培训班正式开班。

夯实党在边境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提高村干部的能力素质是关键。省民族宗教委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今年是连续第十三年举办全省少数民族村干部培训班。2021年以来,省委组织部将少数民族村干部培训工作纳入全省基层干部培训计划,在政策、资金上给予了培训工作大力支持。

本次培训班要求广大学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领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不仅要带领身边群众共同富裕,还要通过乡村的发展变化,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感恩党、感恩总书记、感恩新时代,坚定一心一德跟党走的信念,不断增强“五个认同”,让各族群众不仅“富口袋”,还要“富脑袋”。

要求广大学员要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带着问题学,奔着差距学,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通过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和相互交流,找准本村发展的短板弱项和问题所在,明晰推动发展的思路目标和路径措施,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落实的实际成果,为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引领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GetAttachment (2).jpg学员感受传统医药文化

课堂教学  学思悟践加强党性

一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拉开了培训的序幕。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吴瑛准备充分、讲授精彩,台下的学员们听得认真、记得仔细,还不时与老师互动,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学习的氛围浓厚。

精彩的授课引起了不少学员的共鸣,休息间隙,不少学员走向老师,就关心的乡村振兴的政策进行再交流再探讨。“党的二十大召开以后,我国出台了《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方案》等文件,切实保障乡村振兴。”吴瑛说,“少数民族村干部作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更是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奋发有为、担当作为,不断提升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真本领。”

类似的场景在短短3天的培训里常常出现。此次培训紧贴实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各位教师围绕主题分层次多角度教学、各有侧重,让学员全面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需要各族群众携手奋进,才能把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通过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我的思想升华了、视野开阔了、能力提升了,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担当意识不断强化。”沧源佤族自治县糯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珊珊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好,与本职工作相融合,在推动本村的发展上切实做到学思践悟、知行合一。”

GetAttachment.jpg

学员在云南民族博物馆向大家介绍本民族服饰

现场教学  重点突出重实效

云南省民族宗教委研究室主任郭启华说,此次现场教学的4个点是依据广大学员的现实需求,事先踩点精心确定的,选择了在党建引领、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红色记忆4个方面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为的就是要让各位学员愿意看、学得成、有用处。

25日一早,全体学员前往昆明市西山区百草村、青鱼湾村、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进行现场参观学习。

一进西山区观音山社区百草村村民小组,学员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入村牌楼高大宽敞,百草大道平整洁净,整个村子典型的白族民居特色鲜明;精巧漂亮的小广场上,石榴景观凉亭无声地诉说着全村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宣言;村后山林植被茂盛,踏草皆药,与外墙上的中草药墙画相映成趣,让学员们一下就感受到这个百年前云南白药主要药材采集地的深厚文化底蕴。

百草村村民小组组长王学介绍道:“2022年以来,我们坚持党建引领、组织带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按照‘以旅兴农、农旅融合’的发展思路,通过‘党支部+村集体+企业+村民’的模式,深度挖掘开发白族文化、白药文化、宗祠文化、农耕文化等资源,让乡村变景区,助力村民致富,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如今的百草村,已成为西山区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和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听着介绍,学员们有些低声讨论着,有些暗自思考着。富民县款庄镇对方村委会主任陶莲芳说,他们村也种植了重楼、黄精等药材,但是因为药材种植周期长,收益周期也长,没办法发展规模种植。对此,王学建议她可以尝试种植云南土参,这种药材可以实现当年种植当年收获,价格却和黄精差不多。

听了王学的建议,陶莲芳很开心:“我回去就给村民们都说一下,关于技术我就向乡里求助。我打算自己先试试看,如果效果好的话,大家的好日子就有指望了!我这趟来得太值了!”

紧接着,学员们又来到西山区海口街道青鱼社区青鱼湾村。这里蓝天碧水,设施齐备,学员们也被这里乡村振兴带来的蓬勃朝气感染着。

看着眼前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美景如画的青鱼湾,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西山区的贫困村。贫穷原因各有不同,但是,“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青鱼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胡朝华骄傲地告诉大家:“以前,青鱼社区下辖小海口、青鱼塘、甸基3个自然村,其中有两个村被列为西山区的贫困村。2015年以来,在社区党委的带领下,辖区各族群众秉承‘不等不靠不要’的思想,通过以水治水方式,在青鱼塘建一个水上乐园。社区以‘股份合作’为载体,由‘两委’班子成员、党员干部带头用土地、资金入股,共筹集资金2050万元,村民入股率达92%,成为项目运营的利益共同体。2016年6月1日,青鱼湾水上乐园开始营业。7年时间,青鱼湾创造了一个发展奇迹,从起初人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用2000多万元原始资金撬动项目,把一个‘烂泥塘’变成‘水乐园’,累积成4.12亿元固定资产。如今,我们村人均年收入5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共同富裕的典范。”

胡朝华介绍完毕,学员们振奋不已、备受鼓舞,报之以热烈的掌声。保山市昌宁县湾甸傣族乡上甸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杨光华就是学员之一。他告诉记者,他们社区也有一片十多亩的水塘,而且湾甸处于河谷,气温也高,青鱼湾水上乐园成功的例子让他很受启发。“我加了胡书记的微信,回头要跟他好好交流一下开发水上乐园的事情!”

随后,学员们前往西山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云南民族博物馆。这个以文化遗产美美与共的精神和生生不息的动力引领各族群众走向未来,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传递民族团结正能量的教育基地正焕发着新的活力,学员们纷纷在那里寻找着各自民族的记忆,为各自民族的文化为中华文化百花园添彩而倍感骄傲。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学员们在中华民族近代革命史、中共党史、民族救亡史、新中国史的壮阔长卷中,感悟到其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红色基因,并将其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投身于乡村振兴的洪流之中。

培训结束后,通过座谈交流,学员们学到了武装头脑的扎实理论,取得了厘清发展思路的“真经”,提振了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敢想敢闯敢干,不为问题找借口,只为工作找方法的干事创业的精神头儿。

今后,这40位学员回归家乡后,就像一颗颗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的种子遍撒于云岭大地,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生根、发芽、开花,必将结出一个个叫做幸福的果实…… 

云南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交融专题培训班在昆明开班

  文·图  /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冯琴

7月3日,由省委组织部、省民族宗教委主办,云南民族干部培训基地承办的云南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交融专题培训班在昆明开班。省直有关部门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各州(市)、部分县(市、区)民族文化研究机构相关负责人等80余人参加培训。

消息_1.jpg

培训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为重点,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开设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解读、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习俗、民族文化与非遗文化传承保护等专题辅导。培训期间,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单位的专家进行专题讲授和辅导。全体学员还到云南民族博物馆、昆明市盘龙区小坝社区开展现场教学。

云南民族干部培训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云南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孕育出绚丽多彩、特色鲜明、多元一体的中华优秀文化,成为各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和宝贵遗产。本次培训既有理论的深度学习,又有实践指导,着力提升大家工作能力水平。培训班将围绕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枝繁干壮”工程、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和精品工程等,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相融合,不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的表达方式,使其扎根民间、接地气,进而增强文化自信与历史自觉;同时,运用多种形式手段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打造文化精品,创新再现传统文化,以更有效的路径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激发传承创新使命——云南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交融专题培训班侧记

  文·图  /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冯琴

“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悟……”7月3日至7日,云南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交融专题培训班在昆明举办,省直有关部门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各州(市)、部分县(市、区)民族文化研究机构相关负责人等80余人齐聚一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交融学经验、谈想法、找差距、商举措。

GetAttachment (2)_1.jpg

专题辅导让学有所思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在开班仪式上,相关领导的讲话激励着学员们。

在专题辅导中,省民族宗教委原二级巡视员杨剑波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案例,对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了深入的宣讲和解读;云南民族大学副教授陶书霞围绕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习俗进行授课;云南大学教授林超民以“从西南夷到云南人”为题,讲述了云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安排了很多实用的专题辅导,既升华了理论水平,也学到了新的工作方法。

“此次培训不仅涉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内容,更涉及党的思想政治引领、民族文化与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与民族习俗等方方面面。”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所长陈来三认为专题辅导课在培训中尤为重要。

“在教学中,专家、教授们的精彩授课都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四个与共’‘五个认同’展开。让我更加坚定文化自信,要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临沧市临翔区民族宗教局副局长张石梅表示。

现场教学让学有所得

在省委组织部、省民族宗教委、云南民族干部培训基地的精心安排下,学员们于7月5日下午走进云南民族博物馆,听解说员讲解了云南民族社会形态改革与发展、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等,大家感触很多。

“在云南民族博物馆,许多文物和艺术品让我感受到了各民族文化的共性,也让我更加了解了云南的历史文化。”丽江市永胜县边屯文化博物馆副馆长王建生说。

“这些服饰上精美的图案和绣花,让我感受到了各民族文化的精致和独特,以及它们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昭通市民族宗教局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熊曲古说。

文化之力在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带着“携手共同成长”的心愿,学员们又来到了中国式幸福平安社区昆明市盘龙区小坝社区,了解昆明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推进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

“小坝社区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日、纪念日等,组织各族群众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营造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员们实地了解小坝社区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忆,以“家”为主题,把社区划分为“回忆之家”“团结之家”“服务之家”等六大区域,将社区打造成为居民“易进入、可参与、能共享”温馨家园的实践探索。

“通过此次实地参观、学习,我学到了许多经验、方法,感悟至深。”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文化馆馆长李晓玲说。

“学习是可贵的,通过此次实地参观学习,我增强了党性,坚定了理想信念。”大理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郭晓斌表示。

分组讨论让学有所悟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交融是时代的呼唤。”分组讨论会上,大家学有所悟。

“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更加努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丽江市古城区文化馆馆长和永欣说。

“接下来,我将围绕临沧市的文化旅游工作成果,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创新融合,彰显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主。”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王立琛表示。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更多的学员表示,经过为期5天的学习,收获满满、干劲十足,将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交融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  方绍荣)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