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培“进步”之根 铸“团结”之魂——云南民大附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探索与实践

观点
文 /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李兴富 马文婷 欧阳喜生

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两个大局”,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重要成果。作为民族类高校的附属中学,云南民大附中秉承云南民族大学“团结 进步”的灵魂与精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鲜明的特色,贯彻到办学治校的全过程,融入教育教学的各方面,努力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新人。

一、加强党的领导,形成育人机制,培育育人沃土,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中小学育人工作中的指引作用

(一)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构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斗堡垒”

云南民大附中在云南民族大学党委的领导下,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牢牢把握民族工作之“纲”。专门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领导小组,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支部规范化建设、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双报到”等形式,制定《“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实施办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实施细则》《思想建设工作实施细则》等制度,形成党委会决策、教代会表决、校长办公会执行、学术委员会评价的运行机制,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立德树人主阵地。

(二)培育文化土壤——持续构建莲花品质校园文化,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育人沃土”

云南民大附中图书馆前立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石碑,行政楼两侧建有“团结”“进步”浮雕,教学区与生活区搭建“民族连心桥”,宣传栏内“中华民族一家亲”等标语长期悬挂,校园文化建设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主题班会、专题宣讲等形式讲好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故事,以班级黑板报、电子宣传栏等宣传阵地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

(三)形成德育机制——形成“三品九育”立体协同育人机制,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德育效能”

云南民大附中以“莲花品质文化”为背景,提出“品德好、品行正、品位高”的育人目标,培育学子“健康、善良、诚信、担当、勤劳、自立、合作、创新、雅趣”的关键素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三品九育”立体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国旗下讲话、民族团结月、智力运动会等,发挥“双主”德育育人功能。在全国“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评选中,云南民大附中《“三品九育”立体协同育人机制》从全国共1100余份案例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优秀案例”。

(四)筑牢基础工程——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硬件”

云南民大附中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加强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和规范师生“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学校坚持做到“三纳入一渗透”实施要求。一是纳入培养目标和有关课程标准,二是纳入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三是纳入学校工作日程和常规管理,同时渗透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等各项教育活动中。

二、构建以“五大课程群”为核心的育人课程体系,立足学科特色,有机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学路径

(一)立足课程体系——按照学科特点,聚焦教材内容,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育人指向”

云南民大附中立足“莲花品质教育”的办学定位,构建了基础学力课程、生涯规划课程、雅趣生活课程、公民素养课程、实践创新课程五大课程群。学校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莲花品质教育”课程体系,按照学科特点,聚焦教材内容,各学科组引导教师挖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鲜活素材,讲好“中华民族一家亲”故事。

(二)建好专业队伍——提升思政教师课程与教学研究水平,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育人基石”

云南民大附中加强思政课、历史课教师为主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构建横向贯通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华历史文化教育、法治教育,纵向贯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体系。学校组织教师参与编写《“四个共同”史话——故事里的中华民族》,让“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圆中国梦”的理念在师生心中开花结果。学校教师开展的课题“依托红色文化资源铸牢中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路径研究”“基于昆明乡土史资源培养初中生家国情怀素养的策略研究”等指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师在云南省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征文中频频获奖,教师撰写的20余篇相关文章在《今日民族》《云南教育》等期刊发表。

(三)开发校本课程——挖掘传统民族文化资源,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元传播”

云南民大附中开发民族教育校本课程,连年开设民族舞蹈、民族音乐、民族美术、民族体育等课程,编写《民族团结教育读本》《民族舞蹈》等校本教材,并开展民族选修课特色课题研究。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将具有云南代表性的彝族、哈尼族、佤族舞蹈改良成为民族健身操、啦啦操,并列入体育校本课程。在云南省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系列活动中,学校参赛作品《傣族华尔兹》《佤族恰恰恰》分别荣获云南省民族体育舞蹈线上教学成果竞赛一等奖。

(四)开展优质活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品质活动,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校园体验”

云南民大附中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圆中国梦”为主题,以文化活动为载体,用心浇灌民族团结之花。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月”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到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村开展春游研学活动。定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常规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民族大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读书系列活动。2022年7月,15名各族初中学生受江苏省扬州市邀请参加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暨“红石榴夏令营”活动,学生从中获益匪浅。

三、完善民族班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挖掘周边文化资源,持续打造互嵌式学校教育场域

(一)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各族学生混合编班,承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育人载体”

学校在校生人数4393人,少数民族学生占30.57%。学校2016年起连续招收云南省民族班、昆明市高中民族班、昆明市阿诗玛班,并将民族班学生与汉族学生混合编班、混合住宿,均衡享受小班化教育资源,让各民族师生共居、共学、共融、共乐。

(二)开展共享式文化实践活动——与社区共建示范点,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建基地”

云南民大附中与圆通西路社区联合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在校门口的莲花池正街,通过实物陈列、设计展示、物理互动、多媒体展示,在文化共融中有颜值、有特色、有效果,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空间可拓”“有故事可讲”“有渊源可溯”,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示范参观、景点打卡、宣传教育的基地。全国政协、教育部、云南省、昆明市等各级领导到访参观并给予高度评价。

(三)挖掘周边文化资源——充分利用本地红色文化资源,融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资源”

学校充分利用周边文化教育资源,连年组织学生到云南陆军讲武堂、西南联大旧址、朱德旧居、云南起义纪念馆、云南解放纪念馆、云南科技馆等参观学习,增进各族师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四)助力典型案例宣传——建立健全融媒体宣传格局,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环境”

学校在官方网站、微信订阅号、各类宣传栏、电子宣传大屏、教室等处张贴民族团结进步海报、展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内容,在新华网、云南电视台、民族时报等媒体推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案例,在校报《莲花苑》开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专栏。

四、开展“手拉手”交流活动,承担民族人才培养项目,建立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合作与帮扶机制

(一)推进教育合作——发挥品牌学校辐射功能,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示范效应”

云南民大附中积极发挥省属高校附中的办学优势,主动担当责任,让“莲花品质教育”服务昆明优质教育资源扩容和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近年来,学校派遣30余名党员干部、管理人员、骨干教师到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第一中学、西双版纳州勐海中学、昭通市彝良新城中学、云南民大附中彝良高级中学开展教育合作帮扶,在当地产生良好反响,为少数民族学生就近享受优质教育搭建平台,有力助推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落实教育帮扶——发挥优质教育带动作用,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帮扶机制”

云南民大附中落实省政府迪庆现场办公会精神,持续推动迪庆州民族中学、香格里拉市第一中学教育帮扶工作,分别形成“一对一”班主任、处室负责人结对帮扶和学科组长结对帮扶的工作机制。为助推云南县域高中振兴计划实施,学校积极推动对口帮扶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第一中学、玉溪市元江县第一中学、楚雄州姚安县第一中学,选派骨干教师实地开展教学帮扶,连续两年选派骨干教师赴香格里拉德钦中学支教,以实际行动为当地教育贡献力量。

(三)开展交流活动——深化“手拉手·共成长”行动,拓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交流渠道”

通过深化“手拉手·共成长”行动,促进各地区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与边疆民族地区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云南民大附中与圆通西路社区联合开展“手拉手·民族团结心连心”主题墙体彩绘活动,承担对口帮扶彝良县海子镇中小学生“手牵手”文化之旅活动,与永胜民族中学共同开展百名学子“手拉手”活动,为各民族学生交流拓宽渠道。

(四)促进人才培养——承担民族干部和骨干教师培训,培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专业人才”

学校是云南省“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培训项目基地学校、云南省科教管理干部业务培训基地学校、云南省委组织部基层人才对口培养计划基地学校,通过驻校实训、跟岗学习等方式,先后开展30余批次培训研修活动,培训大量少数民族科教管理干部。学校定期与教育帮扶学校开展骨干教师培训、联合教研诊断、送教到校、跟岗研修等活动,为瑞丽市教育系统骨干教师开展业务培训,为元阳县等地区培养少数民族学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大量专业人才。

(责任编辑  黄薇)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