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民族中小学生版

以“五个之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观点
文 / 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史强

D222.jpg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8月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积累了把握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形成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2023年6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又强调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无论是出台法律法规还是政策措施,都要着眼于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做好民族工作,事关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事关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握战略定位,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项系统的持久性工程,必须要遵循科学的构建路径,坚持系统化的建构思维,以“五个之基”,打造坚固强大的民族共同体。

一、“现实之基” 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历史长河中,无论在哪个时期各民族无不围绕着大一统这条主线展开,将实现多民族的统一作为自己的最大目标与终极追求。然而,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华民族一步一步滑落到被开除球籍的边缘。在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无数仁人志士开始思考国家的前途命运,探索民族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无论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抑或是“中华民族宗族论”,都没有很好地认清中华民族这一统一多民族的实际境况,因此也没有解决好当时的时代课题。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将谋求民族复兴与实现人民幸福作为自己的神圣历史使命。革命时期,无论形势如何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与各族人民始终保持着血与肉的密切联系,真真切切关心各族人民生活疾苦,实现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牢牢把握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民族进步发展。通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积极宣传,全国各族人民更加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与民族分裂给国家与人民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反复强调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脱贫攻坚与全面小康的温暖阳光照耀到了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因此而发生了巨大改变,各民族的伟大梦想也因此得以实现,各民族的美好生活也因此得以成就。

D111.jpg

二、“道路之基” 坚定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道路问题是关系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历经千辛万苦成功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发展、符合民族国情、深得人民拥护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这条民族发展之路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创的兼具前途生机与中国特色的民族奋进之路,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由之路。

世界上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民族发展道路,也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民族生长模式。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这条正确道路是对近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工作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凝聚着全体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思想结晶,具有突出的中国特色与鲜明的比较优势。这条民族发展道路既不是西方现代民族发展之路的“舶来品”,也不是苏联等社会主义民族发展模式的“复制品”,而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伟大创造,是一条能够实现国家强盛与人民幸福的希望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完善发展符合中国实际的民族特色之路,带领各族人民取得了彪炳史册的光辉成就。概而言之,中国的民族发展道路是一条经受历史与实践反复检验的好路,是能够带领中国各族人民通往希望彼岸的未来之路。必须倍加珍惜并不断发展,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背离这条道路,放弃这条道路。只有持之以恒走下去,我们才能在实现民族复兴进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物质之基”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任务艰巨的持久性工程,必须要打造坚实的物质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一个民族存续的必要条件,是人类实现繁衍生息的首要前提。倘若没有满足民族繁衍生息的物质资料,那这个民族就很难发展壮大,很难随着历史潮流不断向前推进。物质关系是推动民族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存在脱离物质生产的绝对民族关系,也不存在绝对独立的民族整体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决定于民族之间共同的物质利益关系。

筑牢各民族物质根基,实现各民族协调发展,满足各民族美好生活需要既是我们党的宗旨在实践领域的根本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本质在民族层域的生动彰显。坚实的物质基础是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备条件。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民族的物质基础雄厚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民族牢固或脆弱。中华民族是一个民族大家庭,我们追求的是每一个民族成员的幸福,实现的是每一个民族成员的梦想,说到底就是要实现全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奋斗目标。实践反复证明美好的生活、幸福的梦想、精神的丰腴都是建立于物质充沛的基础之上。只有当民族成员的发展利益得到满足时,当民族成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时,当民族成员的梦想得到实现时,我们才能凝心聚力聚沙成塔,构建强大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向未来,只有充分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不断推动民族地区共同繁荣进步,努力满足各族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我们才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更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思想之基” 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筑牢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前提。必须在不断增进“五个认同”中真正做到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各族人民的血脉代代相传,积极转化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行动自觉。

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是根本。无论何时何地,祖国的强盛,祖国的统一,祖国的认同永远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所在与最大价值期待。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是关键。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未来发展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不断巩固民族团结大局,不断增进对中华民族认同,我们才能迎来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基础。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精髓的凝结呈现。历史与实践已经不断证明,只有文化认同这一基础性问题得到解决,中华民族才有凝聚发展的强大精神根基。不断増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是核心。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创造民族大团结的生动局面,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有效地凝聚五十六个民族,繁荣发展五十六个民族。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团结带领十四亿中国人民阔步前进,共奔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是内在要求。作为当代中国政治的根本标识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大共识,我们必须一以贯之坚定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我们成功走向未来的最大底气,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所在。

五、“文化之基”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或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就是要打造民族精神共同体,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要解决好各族人民的文化认同问题。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要在各民族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和谐看似简单,其实来之不易,必须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源源不断汲取精神养料。因此,我们必须要夯实民族文化认同的根基,筑牢精神家园的底座,以此推动各民族和谐共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方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筑要求全国各族人民在心理层面与心灵深处达致对共有的大家庭——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与自觉维护。中华民族拥有十四亿人口,五十六个民族,超庞大的人口数量与超繁复的民族宗教决定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筑必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而是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持久性工程。另一方面,从国内民族实际境况来看,东西部由于天然的气候差异和不同地理位置等原因,导致各民族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存在。我们追求的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既要提高国家硬实力,创造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也要注重民族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在深化文化认同基础上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使各族人民在心灵深处产生相互联结的意象,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坚不可摧,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也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发展与民族进步的基础工程、系统工程。新征程上,做好民族工作,要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彰显民族自信,不畏风雨勇毅前行,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各族人民的精神之家,将统一多民族的国情实际转化成共筑中国梦的优势动能,源源不断为中华民族这艘复兴的巨轮助力续航,书写伟大民族新的时代华章!

(责任编辑  方绍荣)


荐 读

云上花开
一家人,过日子

访谈

朱端强

云南航海外交家的“三大家…

虽然郑和、萧崇业和杨抡在外交成就大小上有着不同,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一直影响至今。

林超民

为什么中华大地天下一统而…

古代欧洲一直处于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状态。之所以呈现出统与分的不同,与各自的地理条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传承有关。

李道生

一生奉献怒江文史事业——…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得像一家人。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了边疆,驱散了阴霾迷雾。

徐霞客

如何认识徐霞客精神?——…

今年适逢徐霞客诞辰435周年,《今日民族》专门走访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该如何认识徐霞客以及如何传承“徐霞客精神”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1499359208600723.png

关于我们  |  投稿入口  |  联系我们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友情链接:云南民族宗教网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民族博物馆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